解放軍對臺有大動作!背后意思美聽懂了,當眾強調“統一”二字
留給臺灣的時間不多了!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局勢中,所謂的“新兩國論”引起不少人的質疑,導致臺當局陷入輿論壓力的泥潭,而其焦慮情緒,隨著中美貿易談判的結束,而被徹底引爆。
(臺灣拉出11輛海馬斯試射,結果兩次出現卡殼,最終倉促結束試射活動)
1、臺當局構建三道防線
事實上,不光上述危險言論,近期,臺灣屏東九鵬基地也因為一連串事情而成為了聚光燈下的焦點。
我們知道,臺當局一共構建了三道防線:
第一道防線由金門、馬祖、東沙、太平島以及彭佳嶼等離島組成,試圖形成一個初步的威懾態勢;
第二道防線位于澎湖列島,這一區域據稱軍事基地密布,是防御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第三道防線則是臺灣本島,集中了其主要的作戰資源和核心防御力量。
最近,臺灣更是一口氣拉出11輛美國“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首次對海峽進行試射。一時間,火光沖天,導彈劃破天空,仿佛在昭示臺當局的決絕。
其實,“海馬斯”系統并非簡單的一個防御工具,背后還隱藏著對大陸軍事能力的深切不安,以及對未來局勢充滿的不確定性。
畢竟,臺灣地區領導人要面對的,不僅是來自大陸的壓力,還有美國。
(中美談判后,特朗普主動提到“統一”,聲稱談判成果對中美來說都是好事)
2、為了示好,特朗普張口就是“統一”
透過歷史的鏡頭,從1996年到2022年再到近兩年,解放軍聯合演訓每次都能精準地擊中臺灣“防線”要害。這無疑令其愈發緊張。
最近,這種緊張更是達到頂峰。
一來,臺灣偵測到至少31架次戰機逾越“海峽中線”,同時,還有7艘次軍艦和1艘公務現身臺海,其三面圍臺,引起臺地方武裝力量高度警惕。
二來,在全球矚目的白宮記者會上,美國總統特朗普也給臺灣送上“暴擊”。據環球時報報道,他在談及中美貿易談判時,突然強調了“統一”二字,瞬間讓臺當局陷入緊張氣氛。
特朗普所說的一大段話簡要概括便是——此次談判獲得實質性突破,成功削減高昂的反制關稅,甚至為下一步談判奠定基礎,而這些成果,對美國好,對中國也好,或將有利于未來的“統一與和平”。
盡管講話時而看稿,時而信馬由韁地發揮,但“統一”這一觸動神經的詞匯立即成為輿論的中心。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出面回應稱,特朗普沒有改變對臺政策的想法,試圖以此平息對方的擔憂情緒)
3、美國緊急“救火”,臺灣焦慮不降反增
在巨大的壓力下,美國國務院發言人也迅速跳出來“滅火”。他們重申,特朗普總統關于“統一”的表述更多是指向中美貿易關系,而非涉及對臺灣的政策調整。這個澄清顯然是為了消除可能引發的誤解,并穩定臺灣方面對美國承諾的信心。
臺當局也迅速作出回應,強調沒有掌握任何有關臺灣的談判內容,試圖平息外界的種種猜測。
然而,真實情況是,無論特朗普原意為何,臺灣政界的神經已經被撥動。隨著時間的推移,臺灣的焦慮還會愈發加深。
對此,有分析指出,中美談判本質上是兩個大國之間的博弈,臺灣說到底也不過是這場博弈中一個微不足道的棋子。特朗普政府或許并未真正打算卷入臺海問題,但這種不經意的表述足以讓臺灣政界自我審視,擔心其在國際格局中的角色和利益會受損。
(解放軍多次在臺海聯演,體現出我們的堅定意志)
4、臺當局要想明白,今后該怎么走?
而不管此次中美貿易談判引發多大猜測和不安,也不管臺海局勢看起來多么硝煙彌漫,大陸立場從始至終都不曾改變一分——那就是堅持和平統一,并多次強調兩岸關系的發展應以和平為前提。
兩岸實力差距是明擺的事實,若臺灣執意“倚美謀獨”,最終只會導致嚴重后果。
首先,在軍事層面上,大陸在臺海地區的軍事實力日趨增強,已經具備了對臺進行全面封鎖與打擊的能力。任何挑釁行為都可能作為引爆點,引致嚴重沖突。
其次,在經濟層面上,一旦臺灣被孤立,其高度倚賴對外貿易的經濟結構將遭遇巨大挑戰,臺灣民眾的生活水平也將受到波及。
正如專家所說,世界已經進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岸關系也隨之進入新階段,比起印巴、俄烏沖突來說,解放軍在臺海的聯合演訓,已經相當仁慈了。所以,臺當局需要看清楚,到底是要走和平發展道路,還是要走“新兩國論”路線。
#瞭望202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