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年前的自然生長,到如今滿城繁花;從民間的喜愛,到官方的確認,深深融入城市血脈——
哈爾濱,丁香之城是這樣煉成的
在城市形象的萬千標識中
市花無疑是最具魅力與內涵的符號之一
它承載著一座城市的
人文景觀、文化底蘊與精神風貌
在冰城 哈爾濱
丁香花正是這樣一張
散發著獨特魅力的城市名片
一座城市與一種植物
如何相互交融、共同成長
最終鑄就“丁香之城”
記者帶您探究這段丁香往事
適合城市自然條件, 暗合城市氣質
哈爾濱與丁香花的淵源可追溯至一百多年前。彼時的哈爾濱還只是松花江畔的一個小漁村。那時候,暴馬丁香、遼東丁香、紅丁香這三個本土品種就已在此生長。后來,隨著中東鐵路的修建,大量俄僑遷入,也帶來了新的丁香品種。許多俄僑在房前屋后種下丁香。每到春末夏初,盛放的丁香花香氣四溢,為哈爾濱增添了別樣的城市風情。
丁香花能夠成為哈爾濱的象征,與其自身的特質密不可分。哈市園林部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丁香具有開花早、花期長,花形繁茂,花香清新淡雅的特點,且生命力極強,非常適合在哈爾濱這樣的寒地城市街路和公園綠地中栽植。“丁香高雅的氣質、迎寒報春的特點,既象征著哈爾濱人民堅韌不拔、勇于進取的高尚品格,又暗合了城市熱情浪漫、開放包容的氣質。”
1988年,哈爾濱確定丁香花為市花
到上世紀80年代,丁香已成為哈爾濱市內數量最多、分布最廣的綠化樹種。公開資料顯示,到1988年,哈爾濱的丁香樹近20萬株,占綠化灌木面積的53% ,品種近11個,中山路、民生路等街道,兆麟公園、太陽島等地,丁香隨處可見,觀賞丁香也成了市民夏日的休閑活動。
然而,多年來哈爾濱市花一直未有定論。為確定市花,自1982年起,哈爾濱市政府展開大量工作,組織專家論證,廣泛征求市民意見。專業人士更是綜合城市特點,將榆樹作為市樹、丁香作為市花備選,最終丁香以絕對優勢勝出。
1988年4月12日,哈爾濱市人大常委會正式確定丁香花為市花。同年10月,丁香花代表哈爾濱參加全國市花展覽,從此成為哈爾濱名副其實的城市名片。
市城管局園林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中國最北的省會城市,哈爾濱市近年通過引進和栽培具有耐寒特性且花型、花色各異的丁香品種,通過孤植景觀樹、組團、群植等種植方式,利用各品種不同花期,延長丁香花的整體觀賞期,在兆麟公園、斯大林公園、古梨園、兒童公園、黛秀湖公園、丁香主題公園,更可鑒賞丁香花花海景觀。
在花期方面,哈市丁香集中賞花期從“五一”前后一直可以延續到6月末7月初。
5月初華北紫丁香、洋丁香和朝鮮丁香等陸續開花;
5月中下旬小葉丁香、藍丁香及關東丁香相繼綻放;
紅丁香和遼東丁香5月底或6月初開花;
6月開花的有暴馬丁香、金園丁香、北京丁香等。
市民與游客可以欣賞到白色、粉色、紫色、黃色等多色丁香景觀。
從百年前的自然生長
到如今滿城繁花
從民間的喜愛
到官方的確立
從最初的品種
到眾多獨具特色的新類型
丁香花早已深深融入
哈爾濱的血脈
數十年來
這張帶著香味的城市名片
持續傳遞著哈爾濱
獨具特色的城市品格
也讓 “丁香之城” 的美譽愈發響亮
支持更多新聞 期待更多點贊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23120170003
來源丨 哈爾濱日報記者 霍亮/文 哈爾濱日報“手機記者” 劉俊華 徐振祥 劉亞東 門奎 西門劍客 王貴偉 發哥 依然 包振峰 許哥 許朝寧 吉祥 / 攝
編輯丨 張宗
責編丨 郭啟迪
審核丨 范思瑤
統籌丨 劉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