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4日,美國空軍參謀長大衛·阿爾文(四星上將)在他的社交媒體上發布了一張信息圖表,比較了美國空軍第四代、第五代和未來的第六代戰斗機,以及即將推出的協同作戰飛機。雖然這張圖表屬于非常粗略的概括性質,但為我們提供了部分戰斗機的一些官方參數,其中就包括波音公司F-47“下一代空中優勢”戰斗機(NGAD)將擁有1000多海里的作戰半徑。
有關F-47戰斗機的作戰航程和綜合性能一直是非常重要且熱門的話題,能夠突破敵方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防御體系是波音公司第六代戰斗機的核心設計要求。許多人強烈主張將航程和續航能力放在絕對優先的位置上,也有人傾向于采取更為平衡的方案,類似傳統戰斗機。雖然1000多海里的作戰半徑與其他現役戰斗機相比是一個重大改進,但對于未來幾十年內對抗敵方先進防空系統而言,這并不能達到“某些人”心中的“顛覆性”標準。
不過,我們也不知道F-47航程數字中的“+”到底代表什么。同樣重要的是,所有關于F-47的公開信息,從核心配置到這樣的指標,應該都是經過仔細調整的,以免向對手的情報部門泄露太多信息。不管怎樣,這些都是我們目前掌握的官方書面數據。
圖中還顯示,F-47戰斗機的速度超過2馬赫,這與唐納德·特朗普在F-47合同授予公告和命名新聞發布會上的講話一致。不過,更關鍵的問題是,F-47能否在不開啟加力燃燒室的狀態下進行超音速巡航,以及在此模式下的效率,這比最大飛行速度更重要。
大衛·阿爾文的帖子還指出,F-47計劃將采購185架,這與前美國空軍部長弗蘭克·肯德爾多年來關于“下一代空中優勢”戰斗機預期采購數量的說法一致。根據他的說法,“下一代空中優勢”單價是F-35戰斗機的三倍左右,預計總產量在200架左右屬于合理范圍。
最初的設想是,“下一代空中優勢”戰斗機將直接取代F-22“猛禽”。由于F-22的退役日期變得越來越模糊,與F-47之間的替換關系也變得不那么明確。不過,從圖中F-22與F-47的數量均為185架來看,直接替換方案至少仍是備選策略。但根據美國空軍官員近期的表態,F-47的最終編制規模仍在調整中。
圖中顯示,F-47戰斗機將采用“隱身++”設計,而F-22是“隱身+”,F-35是“隱身”。這其實并不是什么新發現,因為美國空軍對“下一代空中優勢”戰斗機在的定位一直是高隱身平臺,包括全方位、寬頻段雷達隱身,以及大幅度降低的紅外特征。不過,已經公開的概念圖中出現了鴨翼設計,這與西方國家一直強調的“鴨翼會破壞隱身性能”說法有所沖突,并且與所謂的“與全面隱身理念”有所沖突。
最后,圖中顯示F-47戰斗機將在2025年至2029年間投入使用。這是不可能的,這個時間段很可能是為了表明F-47的首飛和一些研發測試。需要強調的是,雖然目前在全球范圍內有多個國家正在研發第六代戰斗機,例如法國、德國和西班牙的“未來空戰系統”(FCAS),英國、意大利和日本的“全球空中作戰計劃”(GCAP),但到目前為止,只有中國的進度是最快的,并且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和沈陽飛機工業集團制造的原型機早在2024年底就已經完成首飛,并且已經進行了多次公開試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