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冬,他在延安中央警衛團手槍連當戰士,不久的一天,他接到通知,讓他擔任毛主席的內衛戰士。雖然他在毛主席的身邊時間不長,但與毛主席相處下來,一起經歷的那些事,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深受教育。
他就是老紅軍楊興同志。據楊興的孫女介紹,在分配到毛主席身邊之前,楊興已經是一名久經沙場的老革命了。他14歲就參加了紅軍,經歷反“圍剿”和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考驗。
當楊興被王金副團長告知,讓他去保衛毛主席的時候,他高興壞了。下一刻,他堅定地向副團長保證:“我一定努力做好工作。”剛到警衛班,楊興就急著讓班長給他分配任務。班長笑著對他說:“好,今晚就站崗。”
從此,楊興正式在毛主席的身邊工作了。楊興發現,毛主席深夜了還在工作,他擔心主席身體受不了。當他把這一情況和戰友們說了以后,大家表示都習慣了,說:“毛主席有時整夜整夜不睡覺。”
聽到這話,楊興感覺自己之前一遇到困難就叫苦喊累的,與毛主席一比,簡直是小兒科。1944年的一天,社會部李克農部長給警衛班開了個小會,下達指示說,毛主席要是一兩點還不睡,就可以勸她休息。
此后,毛主席聽勸了一段時間,一到點站崗的戰士一喊,毛主席就放下筆,洗漱后就休息了。但時間一長,毛主席就用“等一會”、“再等一會”來拖延時間了。楊興和戰友們看在眼里,疼在心上。
楊興第一次見毛主席,是在他調內衛班的第二天。毛主席有個習慣,工作一段時間后,就要到院子里散散步。散步的過程,除了思考問題外,還會和周圍人聊天。毛主席見楊興是個新面孔,便向他招手,喊道:“小鬼。”
楊興跑過去給毛主席敬了個禮。毛主席親切地問他“叫什么名字?”、“家里還有誰?”、“什么時候參軍的?”當主席得知楊興是1933年就參軍了,便夸他:“你人雖小,可是個老戰士呀!”
因為當兵早,楊興沒讀過書。毛主席向來提倡身邊的工作人員學習,不忙的時候,主席還會親自教他們寫字。正是有了主席的敦促,楊興才開始讀起書來。這為他后來的升職,給予了很大的幫助。
時刻保衛毛主席,楊興發現毛主席不僅心里裝著國家大事,還關心著周圍的每一個同志。有時候,延安中央禮堂放戲,毛主席來晚的話,就拉著楊興坐在了后排。楊興說:“主席,您愛看戲,坐前排吧。”毛主席小聲說:“大家正看得入迷,不要打擾其他同志了。”
還有一事,關向應同志在延安養傷的時候,毛主席每周都會去看望他。有一次,楊興陪著毛主席去了關向應的住地,聽到護理員說“關政委睡著了”,毛主席便示意大家在外等候,硬是等了一個多小時,關向應醒來,毛主席才進去。
戰爭年代,毛主席倡導大家,要艱苦樸素,把更多的物資送給更需要的同志們。有一回,毛主席的車在路上被幾個傷員攔住了。楊興下去詢問情況,傷員們說,他們沒有棉衣穿,冷得不行。
楊興說,那你們和上級領導反饋就行,怎么能攔車呢?爭吵中,毛主席也下車了。盡管當時的延安正處在敵人的嚴密封鎖中,物資特別稀缺,但毛主席還是向他們保證,一定會解決傷員們的棉衣。
當有傷員認出是毛主席后,感到很慚愧。但沒想到的是,毛主席先和他們說抱歉,稱沒有考慮周到,讓戰士們受苦了。
在毛主席身邊,楊興學到了很多東西。毛主席對他的諄諄教導,一直激勵著他不斷成長、進步。解放戰爭時期,楊興參加了很多戰役,立下累累軍功。1955年,他被授予了少校軍銜。
從給毛主席當警衛員起,楊興就保持著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離休后他的工資很高,但他從不鋪張浪費。他長期參加革命,征戰四方,很少有機會回鄉。他對家鄉的感情很深厚,決心利用自己的力量,為家鄉做些貢獻。
楊興看準了教育事業。因為他知道,若不是當年毛主席教他學文化,他一定不能取得后來的成就。他把省下來的錢都捐給了家鄉搞教育。據楊興的后輩回憶說,老人家捐錢的時候,非常大方,都是幾千,幾萬的捐。在楊興看來,作為一名老共產黨員,為人民服務就是他一輩子要做的事。
在楊興的影響下,他的后代繼承了他的革命遺志,也開始向家鄉的教育事業投錢。據悉,楊興的后代給老家捐了一棟“紅星樓”。從名字上看,就能體現出楊興一家的愛黨、愛國之情。
楊興生前特別懷念毛主席。他曾說過:在毛主席身邊工作的情景,我終生不能忘懷!是啊,除了楊興以外,其他主席身邊的工作人員,無人不被毛主席的人格魅力所折服,為毛主席的偉大而稱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