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立世,文化興邦。市委十一屆十次全會提出,要在加強文化建設和文明新風培育上作出新貢獻。貴陽貴安各級各部門要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引領,加強文化建設、培育文明新風、打造文旅品牌,增強文化自信、化風育人,助推經濟社會發展。
在加強文化建設上作出新貢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高質量發展,文化是重要支點。我們要做精紅色文化,深入開展紅色文化普查核查、挖掘闡釋、保護利用、傳播推廣,打造貴陽“紅色之旅”研學品牌;做強陽明文化,落實“五個一”重點任務,打造“中國心學高地”;做實民族文化,建好用好民族大聯歡廣場和貴州民族文化園,打造“民族文化會客廳”;做特群眾文化,打造“愛樂之城”“愛閱之城”;做優歷史文化,持續做好“兩洞一山”保護利用,加快推動文化賦能“一河一道兩片”改造提升,打造歷史文化名城。
在培育文明新風上作出新貢獻。精神文明建設,建的是信仰、信念、信心,關乎每個人的精氣神,決定著城市軟實力。我們要深化文明培育,加強城鄉精神文明建設,廣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健全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機制;深化文明實踐,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深化鄉村培根鑄魂工作,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其他不辦”,持續整治農村高額彩禮、濫辦酒席等突出問題;深化文明創建,持續鞏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深化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創建工作。
在打造文旅品牌上作出新貢獻。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旅游名城,當聚焦資源、客源、服務“三大要素”,不斷豐富文旅品牌內涵。我們要推動資源整合,深化文商教體旅融合,提質升級青巖古鎮、多彩貴州城等景區,增強太平路、青云市集等特色街區熱度,提升“為一塊屏奔赴一座城”、路邊音樂會等文旅特色IP創新運營能力,創新“四季”旅游產品;推動客源互送,深化首站多程區域合作,探索“票根+文旅、商圈、交通”等多元場景;推動服務優化,全鏈條全要素提升“吃住行游購娛”服務水平,推動“干支聯動”“小車小團”提質增效。
文化如水,浸潤無聲;文明如潮,弦歌浩蕩。讓我們綿綿用力、久久為功,弘揚好優秀傳統文化,守護好寶貴精神財富,不斷擦亮城市文旅品牌,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貴陽貴安實踐持續提供強大的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
貴陽日報評論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