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鏡報告上常常出現“胃息肉”“腸息肉”,難免會有患者提出一些疑問,為什么要寫“擇期住院進行內鏡下治療”?而不是在做檢查時當場將息肉摘除?
不同的息肉有不同的治療方式,對于個數不多且較小的息肉病變可以通過快速簡便的方法進行摘除,而較大較多的息肉則需要專門安排內鏡下切除術,同時還要考慮患者的一些基礎疾病、是否有出血等風險,都需要住院再做進一步的綜合評估。什么情況下不能馬上切除?
第一,檢查不夠充分
內鏡下息肉摘除手術雖然是微創手術,但也有多種手術方式,如活檢摘除、冷切割、氬離子凝固治療、內鏡下黏膜切除術、內鏡黏膜下剝離術等,每種手術方式針對不同的息肉大小、形態及病理類型。
在做息肉切除手術之前,需要詳細詢問患者病史,例如是否有易發生出血的疾病、糖尿病、服藥史(是否有長期或近期服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藥物等),必須要完善術前檢查,比如凝血功能等。如果盲目切除,容易發生手術創面出血,一旦發生大出血,后果非常嚴重。因此,必須謹慎并科學地對待息肉切除。
第二,病理不明確
有些息肉在檢查中無法確定是良性還是惡性,需要活檢后病理明確,部分病例需要隨診、觀察。而腫瘤性息肉因有明確的癌變風險,建議切除,但是切除前需要通過病理活檢明確性質,才能有的放矢,選擇最合理的治療方案。
第三,長期服藥的群體
有些患者長期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凝藥,如果發現比較大的息肉也不能馬上切除,因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藥物有增加息肉切除術后出血的風險。這類群體,也要重新預約時間再來切除息肉。
第四,息肉過大或數量過多
如果腸鏡檢查中發現少數比較小的息肉,且考慮良性息肉的,可以直接當場使用活檢鉗鉗除,隨后定期復查即可。但如果發現大的、數量多的息肉,就需要排除有沒有癌變可能,有沒有往更深的肌肉層生長等,需要做進一步檢查,住院后治療。
什么樣的息肉可以及時切除?
通常小型息肉占據內鏡篩查中的一大部分,小于10mm的息肉經過患者家屬的同意后,內鏡醫生會根據情況當場進行內鏡下切除,活檢鉗鉗除術以及冷圈套息肉切除術(CSP)是首選切除方法。
活檢鉗鉗除術,適用于小于5mm的息肉,通過內鏡的活檢孔道,護士會協助醫生將活檢鉗進入到腸腔內,將息肉完整鉗除。
對于小于10mm以內的息肉可以采用冷圈套息肉切除術,該切除方式通過活檢孔道送入圈套器后完整的套取息肉,逐漸收緊圈套器后將息肉切除
至于其他息肉是否要切除,需要綜合臨床判斷。部份非腺瘤性息肉在內鏡下看起來像腺瘤性息肉的時候,醫師為了不遺留病灶在大腸里,也會先把息肉切除后,留待病理檢查評定后再進行最后診斷。
腸息肉的早期癥狀往往不明顯,容易被忽視。因此,定期進行腸鏡檢查,是發現腸息肉的最靠譜的手段。建議40歲以上人群,尤其是有腸癌家族史、肥胖、高脂飲食、長期吸煙飲酒等高危因素的人群,每3-5年進行一次腸鏡檢查。
貴陽東大肛腸醫院是一家專業治療肛腸疾病的醫院,如您還有其他問題可關注我院官方公眾號進行預約咨詢,屆時會有專業的人員為您答疑解惑!
免責聲明:本內容僅供參考,不做診斷、用藥和使用的根據,不能代替醫生和其他醫務人員的診斷、治療及建議,如有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
版權聲明:圖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