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里說‘里仁為美’,咱們社區現在鄰里互助蔚然成風,可不就是現代版的‘里仁之美’嗎?”5月8日,在梁山縣幸福街社區的“水滸書房”,退休教師黃風華向社區群眾講述著“里仁”文化的傳統含義,黃老師的通俗講解引起了在場群眾的共鳴,現場掌聲不斷。
梁山縣梁山街道幸福街社區開展“里仁”文化宣講活動。
梁山縣聚焦基層治理現代化需求,創新開展“里仁”文化宣講活動,通過鍛造宣講隊伍、筑牢傳播陣地、精準滴灌課程的“三維矩陣”工作法,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基層治理效能提升有機融合,將仁愛精神深入融入基層治理,探索出一條獨具梁山特色的文化宣講新路徑,為構建和諧文明社會注入強勁精神動力。
梁山縣水泊街道青龍山社區開展“青鄰聚”公益集市活動,表彰了16位“最美媽媽”。
構建“三色隊伍”體系,打造多元共治宣講矩陣
紅色先鋒隊強化政治引領。以黨員干部為骨干,發動領導干部、基層黨組織書記、老干部加入“里仁”宣講核心團隊,建立“領導干部帶頭講、支部書記示范講、退休黨員巡回講”三級宣講機制。創新“政策直通車”宣講模式,將黨的創新理論轉化為方言快板、情景短劇等文藝作品,推動理論宣講進村居、進網格、進家庭。
本色百姓團激活群眾力量。建立“百姓名嘴”人才庫,吸納道德模范、鄉賢能人等基層代表加入團隊,開發“家風家訓”“創業故事”等特色課程包。實施“群眾講給群眾聽”工作法,舉辦鄰里故事會、庭院微講堂等特色活動,以群眾視角講好基層治理故事。
彩色社會圈凝聚專業合力。整合文藝團體、社會組織等團隊資源,組建“文化輕騎兵”文藝宣講服務隊。創新“文藝+宣講”模式,創作“里仁”系列文藝作品15部,開展了“幸福友鄰”鄰里匯、“梁善薈”公益集市、“文化趕大集”“非遺趕大集”等活動,實現了寓教于樂、潤物無聲。
梁山縣水泊街道郝山峰社區開展“里仁”文化宣講活動。
打造“三型陣地”網絡,構建全域覆蓋宣講格局
樞紐型陣地強功能。以功能齊全的社區書屋為核心,打造集學習、休閑、文化體驗于一體的“里仁”宣講樞紐。在開展理論宣講的同時,舉辦傳統文化沙龍、鄰里議事會等活動,成為鄰里交流的“精神驛站”。
分布型陣地拓覆蓋。整合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文化活動中心等資源,建立“15分鐘宣講服務圈”,開展“點單式”宣講服務,每月定期舉辦講座,開發“幸福宣講亭”“小巷紅旗手”“民事無憂我來講”等特色宣講活動,促進居民在學習交流中增進鄰里互助。
智慧型陣地促融合。構建“線下+線上”雙軌傳播體系。線下通過社區宣傳欄、文化墻展示宣講成果;線上借助微信群、公眾號、短視頻平臺,推送傳統文化、鄰里和諧等主題內容,實現居民隨時隨地學習。
實施“三類課程”工程,提升精準服務治理效能
矛盾調解課程促和諧。開設“社區矛盾調解技巧”系列課程,培育專業解紛宣講隊伍,提升調解員能力素質,有效化解鄰里矛盾,營造和諧社區氛圍。
美德傳承課程樹新風。常態化開展“孝親故事匯”活動,邀請老人講述孝親故事,開展“孝善文化”“家風家訓”等主題活動,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推動文明新風深入人心。
家庭建設課程筑根基。推出“智慧父母成長公益課堂”,邀請專業婚姻家庭咨詢師授課,開設《學家庭教育 做智慧父母》《婚姻加油站》等精品課程,引導居民構建和諧家庭關系,以家庭和睦促進社會平安。
文化治理不是空中樓閣,必須扎根群眾需求。梁山縣通過“里仁” 文化宣講的創新實踐,推動仁愛精神轉化為基層治理的內生動力,繪就了“理論浸潤、文化滋養、鄰里和諧”的新時代文明畫卷。下一步,梁山縣將持續深化品牌建設,推動“里仁”文化在鄉村振興等更多領域落地生根,讓傳統美德成為基層治理的源頭活水,為基層治理注入更強精神動能。
(通訊員 莊嚴 侯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