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稅問題告一段落,特朗普當天發聲,罕見提到統一問題,民進黨急忙找補,美國還會“協防臺灣”嗎?
當前中美在瑞士的關稅談判已經結束,整體來看中美之間的關稅又回到了今年4月2號之前的水平,這對美總統特朗普來說是個好消息,不但眾多美企能夠再度進入中國市場,中國對美的商品供應也恢復了正常。貿易戰沒有贏家,中美經貿關系的緩和有利于擴大出口,對穩定國際經貿秩序意義重大,中美達成協議,是一個雙贏的結果。在5月12號,中美發布聯合聲明當天,特朗普召開記者會,突然提及中美談判的成果“有利于統一與和平”,這讓外界不禁聯想到臺灣問題,在瑞士談判的過程中,中美是否就臺灣問題進行討論?美方難道要放棄“協防臺灣”?引發了各種猜測。
最為恐慌的是臺當局,對此賴清德緊急發聲,稱不掌握瑞士談判中涉及臺灣地區的內容,表示會持續關注。臺“外事部門”則斬釘截鐵稱中國大陸與美方沒有談臺灣問題。或許為了避免島內民眾恐慌,多家臺媒急忙找補,稱“美國對臺灣地區的承諾沒有改變”。多種跡象表明,民進黨謀“獨”的最大底氣就是美國,如果美方在對臺立場上有所異動,對島內的政治生態會產生重大影響。尤其是在剛剛結束的印巴沖突中,中制武器和中國的系統作戰水平大放異彩,如果沒有了美國,以島內臺軍的實力,想抗衡解放軍是以卵擊石。
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不容外部勢力插手,祖國統一同時是歷史大勢和時代必然,不是可以用來交易的“籌碼”,中國大陸何時統一、以什么方式統一,美方沒有任何發言權,因此中美在瑞士談判中討論臺灣問題的可能性不大。從軍力上看,美國智庫就中美軍事沖突曾多次兵推,結果要么是以美國慘敗收場,要么是付出極為沉重的代價。剛剛就任美軍參聯會主席的凱恩中將曾直言,美國打不贏中國,原因是美國沒有足夠的產能規模、反應能力和靈活應變能力。另一方面,特朗普對民進黨并不買賬,重返白宮后有記者曾就臺海局勢進行采訪,在“保護臺灣”的問題上,特朗普含糊其辭,不愿做出正面回應。
對美國來說,臺灣地區正成為一個包袱,如果支持民進黨,將導致美國陷入十分危險的境地,中美軍事沖突很難避免。如果拋棄民進黨,將撕毀美國的“承諾”,美方的盟友們或將人人自危,美方正處于騎虎難下的尷尬局面。特朗普的算計很簡單,那就是盡可能地從民進黨手中獲取經濟利益,加大對臺軍售、脅迫臺積電遷往美國,讓民進黨上交足夠的“保護費”,等到迫不得已時放棄臺灣。對此民進黨心知肚明,卻不愿意直面現實,隨著兩岸統一的步伐不斷加快,最后的喪鐘即將敲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