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總理唯一的“兒子”,卻隱瞞真實身份40多年,直到總理去世后才被人知曉,更不可思議的是,父子兩人一生僅見過一次面,那么此人真的是周總理的兒子嗎?他又為何要隱瞞身份?
周總理將一生都奉獻給了國家和人民,死后“無墓無碑無子女”,提起周總理后繼無人,許多人還是無限惋惜。
1978年,紹興市請一位名叫王戍的紹興老人,來回憶整理周總理1939年的紹興之行。
回憶中,王戍思及家鄉故居,看到周總理曾經走過的地方,突然心生感慨,說出了一句讓在場人們震驚的話。
“有一件事情不是秘密,但是我從未說過,其實我是周總理的兒子……”
周總理和鄧穎超恩愛一生,但沒有留下后代的事情,是眾所周知的事實,為何王戍會突然說自己是周總理的兒子?
這背后一定有不得了的故事,在大家的催促下,王戍講述了自己少年時代的經歷,以及成為周總理“兒子”的過程。
“我跟周總理只有一面之緣,但是我對他的父子感情和孺慕之情,從來沒有減少。”
1939年,王戍正在上初中,正值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犧牲紀念日,學校放了假,王戍回到家,就聽母親周桂珍說,周恩來來紹興工作,順便回鄉祭祖。
周恩來和周桂珍是同姓本家,周桂珍是周恩來的堂姑母,論起輩分,王戍要稱周恩來一聲表伯。
仰慕周恩來許久的王戍,聽到消息后一蹦三尺高,他在學校里聽了許多周恩來領導革命的故事,對這位革命前輩敬佩不已,總想著那一天追隨周恩來的腳步,成為一名革命戰士。
王戍纏著父母,讓自己跟著去祭祖,希望能聆聽周恩來的教誨,父母只得叮囑他守規矩,帶著他一同前往。
一路上,王戍忍不住跟周恩來攀談起來,他是熱情高漲的中學生,古代歷史,革命前途,這世界上發生的一切,都讓王戍忍不住要自己體驗一番。
周恩來的睿智和幽默,遠超王戍的期待,不管談論什么話題,周恩來都信手拈來,令王戍受益匪淺。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國家正是生死存亡之際,我要去參加革命,做個有用的人,像表伯一樣去抗日!”
少年人志向遠大,慷慨激昂,被周恩來的所見所聞激勵,忍不住要奔赴前線,王戍一說,父親也當即同意,讓兒子跟著周恩來抗日,他十分放心。
可是周恩來卻忍不住要沉思,革命者拋頭顱灑熱血是為了什么,不就是為了讓這些年輕的意志有個安穩的生活,為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積蓄力量嗎?
周恩來搖了搖頭,王戍還太年輕,難得可以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應該在學校里用知識武裝自己,而不該過早去戰場上冒險。
王戍心里老大不服氣,那么多有識之士,不也是在國難當頭擔起責任,為何自己不可以?他倔強地忍住眼淚,不想違背尊重的表伯周恩來,卻也不甘愿被拒絕。
周恩來也是從熱血少年時走過來的,他明白王戍的向往,因此更希望給王戍指一條明路,左思右想,周恩來決定循循善誘,勸導王戍安心學習。
“你這樣有理想有抱負的孩子,是民族的未來,我愿意把你當成自己的孩子,你做我的干兒子好不好?”
王戍一聽,立刻從低落的情緒中振奮起來,他望向父親尋求同意,父親也對此十分贊同,于是在紹興的山水中,王戍稱為了周恩來的義子。
周恩來為抗日和革命工作奔波,再也沒有閑余時間再去看望王戍,但是他卻沒有忘記這個干兒子,總是忙里偷閑,給王戍寫信,激勵他好好學習。
周恩來后來給王戍寄了一張自己穿著軍裝的照片,并在照片后寫下“慕向表侄義兒存念”,鼓勵王戍學成后為國家和民族發展出力。
有周恩來的這樣的指路明燈,王戍在戰亂中依然刻苦讀書,銘記著周恩來告訴他,國家將來需要更多人才,王戍一定要努力。
后來周恩來成為總理,跟王戍更是沒有機會相見,王戍在自己的學習和工作中默默努力,從不借自己的私事打擾周總理,周總理也擔憂影響王戍,從未對他人提過二人義親關系。
直到多年后,王戍才說出了對周恩來的感念,周總理的教誨,始終留在了他的心里。
參考資料:周恩來的一個鮮為人知的義子王戍2008年06月17日11:18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收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