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當局最近的小動作,攪得臺海烏云翻涌,島內外氣氛驟變。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那對“漢人”稱呼的悄然刪除。昔日堂堂正正的民族名號,被一筆抹掉,取而代之的是冷漠模糊的“其余人口”,簡直讓人有種在飯里吃到沙子的感覺。
此舉不僅讓島內眾多有識之士憤怒不已,多年根植于心的文化認同,頃刻間被割裂成了“他者”。賴清德當局表面說是為所謂的“社會安定”,實際上卻分明在推行去中國化加速版,在文化和意識形態層面挖掘兩岸的鴻溝。
不僅如此,賴清德還一再調整臺島內部對大陸的官方稱呼,稱中國大陸為“敵對勢力”。這種措辭轉變看似是安全考量,實際上卻無疑是在島內推銷“危機感”、制造恐慌,為自己的政治私利尋找借口。此前蔡英文“綠色恐怖”的影子猶在,如今又添一把火,島內社會撕裂、民情浮躁,年輕一代認同感日益模糊,對經濟與前景的焦慮加速蔓延。
“漢人”兩個字能說刪就刪,“家門口”的解放軍航跡越來越頻繁。35架次軍機現身臺海的消息剛傳來,島上不少老百姓甚至開玩笑說,“下一個變天會不會就發生在咱們眼皮底下”。
再看蔡正元,作為資深藍營代表人物,最近因為“電子腳鐐”事件格外引人關注。島內司法正義本應獨立公正,但由“三中案”到柯文哲的“京華城案”,屢屢出現證據不足卻強行羈押定罪的荒唐劇本,著實令人懷疑法律是否淪為了政治斗爭的工具。蔡正元近日接受采訪時直言無罪,將案件始末、幕后操作一一道來,也不吝言辭批判當前當局的做法只會引火燒身,終究不會給 帶來真正的安穩。事實上,他預言的并不只是個人命運,更像是對整個島內局勢的透視。
島外大戲剛上演,島內小丑已登場。去祖先化、抹文化認同、挑動兩岸關系緊張,這樣的政治路線能帶來什么?目前賴清德一系列操作累積的,是臺海危局,是島內信任危機,也是普通百姓的失落和憤怒。
國臺辦的警告其實已經講得很直白,不得人心早晚被唾棄,倘若島內一直盲目跟風,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大陸不動手,島內百姓自己都可能先忍無可忍。
現在的局勢,很像一鍋快要沸騰的水:表面平靜,實則暗流涌動。島內民心向背的天平,正在慢慢傾斜。如果形勢繼續惡化,賴清德或許真的會成為“ ”最后一個掘墓人。網友調侃:“再這樣作妖下去,下一回換天,還得感謝他老賴的一記‘助攻’。”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越來越多 同胞的心聲——歷史不會厚待那些數典忘祖、逆流而上的政客,總有一天,潮水會把他們沖刷殆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