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凌晨 西安報道
新業務方向不斷增加,國際醫學(000516.SZ )盈利卻遙遙無期。
日前,國際醫學公布了最新的調研紀要。其中提到公司整體經營情況、旗下醫療機構運營情況、重大項目建設進度及三甲醫院評審情況等多個重點問題。
據悉,三甲醫院申報考核的主要項目包括醫療服務與管理、醫療質量與安全、技術水平與效率。在我國對醫院實行“三級六等”的劃分等級中,“三級甲等”是最高級別。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國際醫學旗下西安高新醫院是民辦三甲醫院,但其核心資產超大型單體醫院——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尚未完成三甲評審工作。
在此基礎上,國際醫學營收數據也進一步出現波動。
2024年年報顯示,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8.15億元,同比增長4.2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54億元,同比減虧31.01%;扣非凈利為-2.87億元,同比減虧42.5%。
虧損大幅收窄的趨勢并未得到延續。2025年一季報中,國際醫學歸母凈利潤自去年同期虧損1.05億元變為虧損1.06億元;扣非歸母凈利潤自去年同期虧損8985萬元變為虧損1.2億元,虧損額均進一步擴大。
伴隨著康華醫療、明基醫院等三甲醫療股紛紛上市、IPO的同時,國際醫學在資本市場將迎來更多估值競爭對手,其能否在“夾縫”中實現局勢逆轉?
核心資產虧損
國際醫學主業覆蓋大健康醫療服務和現代醫學技術轉化應用。從營收占比來看,西安高新醫院、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是其關鍵支撐。
門診服務量的增加,會進一步帶動醫院營收走高。
據悉,2024年,西安高新醫院門急診服務量達115.45萬人次,同比增長0.30%;住院服務量6.60萬人次,同比增長1.8%。
值得一提的是,國際醫學中心醫院北院區新開11個特色科室,為該公司營收貢獻增量。
2024年,國際醫學中心醫院(含北院區)門急診服務量達141.82萬人次,同比增長18.88%。最高日門急診服務量5193人次,最高日在院患者4046人。
雖然上述業務規模再創新高,但從營收層面來看,仍然未能扭虧。
2024 年,西安高新醫院實現營業收入15.25億元,同比增長2.68%;凈利潤0.85億元,同比增長21.63%。
同年,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實現營業收入32.74億元, 同比增長7.60%;凈利潤-1.65億元,同比減虧36.67%。
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成為決定該公司盈虧關鍵。
實際上,對于旗下兩大醫院業務規劃,國際醫學進行過多種嘗試。
比如,通過與華大基因等企業的技術合作推動基因檢測、基因編輯、干細胞、免疫細胞臨床研究、健康長壽管理等醫療項目合作落地。
以干細胞技術為例,據《胡潤百富》數據顯示,近兩年干細胞抗老領域市場規模突破20.6億元,年增長率高達18.39%。
在2024年財報中,國際醫學透露道,目前公司成立了由中科院院士領銜的生命科學研究院,在基因與干細胞領域展開臨床研究。
此外,AI與大數據也是國際醫學嘗試的重點方向。據悉,該公司與華為、邁瑞的合作,以及DeepSeek大模型的本地化部署,通過多模態數據融合與智能分析,打造覆蓋診療全流程的智能輔助網絡。未來,AI輔助診斷、智能健康管理平臺、病歷質量控制、智能患者服務、體檢報告解讀等應用將大幅提升診療精準度和醫療服務質量。
一系列動作之后,回歸至財務本質,國際醫學對虧損擔憂的同時,也想要找到新的盈利方向與模式。
夾縫中求生存?
上市公司從虧損到盈利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公開信息顯示,2018年至2024年,國際醫學扣非凈利潤已連續7年為負,累計虧損金額超38億元。
對于國際醫學的虧損,市場上有著不同的聲音和理解。
一方面,醫院作為重資產項目,人力成本、醫院的場地和設施建設以及設備和物資等成本居高,同時導致回款周期較長。體現在業績層面,便是該公司的數十億虧損。
另一方面,盈利能力是上市公司長期性發展與運營水平考量的關鍵要素。連年虧損便意味著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運營水平或其他方面出現問題。
那么對于國際醫學此類三甲醫院股,上述考量邏輯是否成立?
2025年4月10日,港交所披露,明基醫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明基醫院)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請。
成立于2003年的明基醫院,是佳世達集團與南京國資集團共同投資設立的民營醫院。2022年,其正式成為三甲民營醫院。
與國際醫學主攻陜西區域類似,明基醫院旗下兩家綜合醫院主要業務集中于江蘇省。而2022年,江蘇省已有超過200家三級民營醫院。可以說,明基醫院面對的區域競爭十分激烈。
招股書顯示,2022年度、2023年度、2024年度,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約為人民幣23.36億元、26.88億元、26.59億元。同期,公司年內利潤分別約為人民幣8955萬元、1.67億元、1.09億元。
毛利率方面,2022年、2023年、2024年分別為16.4%、18.9%、18.1%。
曾引發關注的東莞康華醫院(下稱:康華醫院),是港股上市公司康華醫療全資子公司。
公開報道中,康華醫院投資26億元建成。2006年開診時,是當時全國建筑規模最大的單體民營醫院,也是主攻區域的三甲民營醫院。
2023年、2024年,康華醫院營收分別為15.41億元,15.66億元,毛利率分別為17.6%、15.7%。
拋開三甲評審工作,僅從業績層面,與上述兩家同為區域性醫療企業相比。
國際醫學2022年、2023年,實現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1.77億元、—3.68億元;毛利率分別為-6.57%、9.55%。直至2024年、2025年一季度,國際醫學依然延續虧損態勢。
實際上,伴隨著西安城市空間發展,三甲醫院配套正在大規模落地。
據不完全統計,自2023年至今,僅西安市域范圍內新增三甲醫院6所,另有2所既有醫院完成改擴建任務。包括交大一附院國際陸港園區、西安市中心醫院經開園區、西安市紅會醫院北院區、西安市第一醫院高新園區。
在城市規劃的引導下,大量的老牌公辦三甲在西安市范圍內多地開花,包括國際醫學所在的高新區。
內外夾擊,國際醫學能否證明自身盈利能力仍待觀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