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自天生,工開于人”。由江西文演集團、北京舞蹈學院共同出品,新華社新媒體中心、北京猿動力泛娛文化集團、中共新余市委宣傳部聯合出品,江西文演演出院線公司制作運營,上海晶英文化傳媒(集團)中國巡演推廣總運營,上海晶英文化傳媒集團與哈爾濱保利劇院管理有限公司、深圳晶英文化演出運營有限公司聯合主辦,舞劇《天工開物》哈爾濱“首跳”,將于2025年9月19日-20日在哈爾濱大劇院震撼上演,5月16日12點18分全網重磅開票!
“現象級”舞劇掀起青年傳統文化審美嬗變
近日,陸川導演首部跨界舞劇《天工開物》在全國掀起觀演熱潮。自2024年7月巡演開啟,連演18城49場,綜合上座率超97%,累計觀眾超7萬人,全網曝光量超過5億,場場爆滿,一票難求,成為2024-2025年度最具“現象級”意義的文化事件之一。
值得關注的是,這部以傳統文化為主題的舞劇,精準觸達Z世代年輕人的審美偏好,據統計,劇場“00”后、“90”后觀眾占比達60%,掀起了中國青年對傳統文化的追捧熱潮,觀演后的劇評“華流才是頂流”“你可以永遠相信老祖宗的審美”“這才是文化血脈覺醒”等等屢屢刷屏社交平臺。觀看傳統文化劇目、弘揚傳統文化精神、討論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天工開物》掀起了一場由青年人主導的文化自覺運動。當代中國青年用劇場里的熱淚和掌聲,書寫著屬于這代人的答案:五千年奔涌不息的精神長河,才是滋養新時代中國的源頭活水。這場由青年人主導的文化嬗變,印證著“中華民族何以偉大”的深層命題——當五千年的文明血脈與當代科技藝術共振,一個古老的民族正在重構屬于自己的精神坐標系。
《天工開物》巡演運營推廣單位上海晶英文化傳媒集團董事長陳英武感慨:這就是中國青年現在最好的樣子!激情洋溢、青春靚麗、不負韶華。現在的中國青年最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們崇拜我們的偉人,我們民族古代杰出的優秀人物。我們現在鄭重的官宣:中國青年正以全新姿態重拾文化自信!
從《天工開物》到文化自信:以“奇舞”喚醒“奇書”
《天工開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關于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被達爾文等稱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作者宋應星亦被視作“中國的狄德羅”。但明末至清,《天工開物》和宋應星似乎逐漸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明史》中沒有記載,《四庫全書》也未收錄,而事實上,《天工開物》正漂洋過海,被翻譯成十幾種語言,影響著世界。可以說,這是中國人第一次向世界、向人類系統開源我們的科學技術。
這部以《天工開物》為題材的舞劇,通過舞蹈、影像和現代科技的結合,讓《天工開物》這本記錄古代科技與工藝的百科全書“活”了起來,觀眾仿佛穿越回了三百多年前,目睹了宋應星如何在亂世中隱遁著書,以書為帆,將中國智慧傳遍四海。全劇以“趕考”“著書”“山河”等篇章為線索,通過舞蹈藝術重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創造,引發了中國青年對傳統文化的全新認同。《天工開物》如一把叩擊文明基因的密鑰,讓沉睡在古籍中的先人智慧在當代青年心中迸發熾熱回響。中國青年對傳統文化的追捧,不再是對歷史的簡單回望,而是對“何以中國”的深度覺醒,舞劇觀眾也從“文化消費”心態轉變為“文明擔當”,自覺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擔負起“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的偉大使命。舞劇《天工開物》激發了中國青年重連文明斷點的熱情,將五千年積淀轉化為面向未來的底氣。
明制美學演繹中國風骨,全員會“飛”燃爆了!
舞劇《天工開物》由天花板級主創團隊、全明星卡司聯袂演繹。全員會“飛”的頂配陣容,也讓每場謝幕都爆火出圈。在劇中飾演青年宋應星的是北京舞蹈學院青年舞團演員呂科鏑,他的舞蹈既剛勁又具柔韌性,超強的身體控制力使得他的每個動作都瀟灑飄逸。看他在舞臺上輕盈翻飛,讓觀眾驚嘆“他真的會飛!”。老年宋應星的扮演者馬蛟龍,在網絡上是坐擁百萬粉絲的舞蹈博主。作為北京舞蹈學院青年舞蹈演員、教師,他曾摘下“荷花獎”金獎,也是希臘國際舞蹈比賽金獎得主。此外,本輪演出主演陣容將迎來安一寧、臧彥杰等青年舞蹈演員。導演陸川說:“新成員的加入不僅延續了舞劇的藝術高度,更以新的視角賦予角色更深層次的生命力。”
此外,陸川導演通過舞臺之美、服章之美、音樂之美、影像之美、裝置之美、工匠之美、科技之美、大地之美,定義“明制美學”的舞臺呈現,被譽為“文藝界的大作,舞劇界的大片”。
舞美設計方案參考大量史料,通過對明代畫卷、建筑、器物、服飾、家具等資料的研究,總結出“大、巧、簡”的美學特征。劇中舞美設計中“巨物”的應用、舞美裝置、視覺呈現都運用了這個概念,特別是原書中123幅白描繡像的插圖,是典型的明代版畫特點,成為了貫穿全局的美學元素,呈現出震撼的舞臺效果,整體風格兼具內斂和巧妙;服裝設計參照明代中晚期的服飾特點,精巧的是,大量的農夫工匠的服裝設計靈感源于“中國第一陶”江西萬年出土陶器的花紋,兼具原始的生命力與行業特點;音樂創作上,采集大量勞作的原始聲音素材,比如:打鐵、抽拉風箱、稻浪、澆筑、耕作、勞動號子、織絲的聲音素材,簡樸又傳神。
舞劇《天工開物》不僅是一部藝術精品,更是一項文化傳承的偉大嘗試。《天工開物》的破圈傳播,實質是一場波瀾壯闊的文化基因喚醒運動。當年輕人開始用“大明硬核理工男”來稱呼宋應星,傳統文化不再是博物館里的標本,而變成了可以隨身攜帶的精神芯片。這種轉變昭示著:當代中國青年的文化自信,不在于復刻漢唐衣冠的表象狂歡,而在于將先人的智慧結晶熔鑄為開創新局的文明火種,終將在這一代人手中淬煉出照亮人類文明的新的光焰。
2025年9月19日-20日舞劇《天工開物》即將登陸哈爾濱大劇院,5月16日12點18分全網重磅開票!劇迷翹首以盼的“天工男團”哈爾濱“首跳”。期待與您相約劇場,共赴這場“硬核”視聽盛宴《天工開物》!(記者 徐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