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還是得防著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內部高層全部親美。
它跟越南不同,越南起碼在意識形態上,跟中國同一社會主義陣營,中國、越南、朝鮮以外,被美國滲透而改變顏色的國家不在少數,巴基斯坦公知、接受西化教育的精英、學者比比皆是,一旦他們取得政權,當美國拋出誘餌,馬上就會倒向美西方,菲律賓就是最好的例子,所以,凡事都要留一手。
看看最近巴基斯坦的動作就明白了。去年他們一邊試探性地與美國恢復關系,一邊觀察中國的反應;今年又把價值1.8萬億的巨型銅礦項目交給加拿大開發,而這個項目中國企業追蹤了很久。
這些舉動都在釋放一個信號:巴基斯坦正在小心翼翼地調整外交平衡。
就像走鋼絲的雜技演員,他們需要在東西方之間找到新的支點。
中巴關系的特殊性在于,它建立在對抗印度的共同需求上。
但這種基于地緣壓力的友誼,隨時可能因外部條件變化而松動。
巴基斯坦國內的政治生態遠比我們想象的復雜——軍方、文官政府、地方勢力、宗教團體、親美派系,各方博弈從未停歇。
現任政府可能對華友好,但誰能保證下一屆不會出現親美政權?看看菲律賓從阿羅約到阿基諾三世再到杜特爾特的反復橫跳,就該明白國際關系中不存在永恒的友誼。
軍事合作尤其需要保持警惕,巴基斯坦空軍在印巴沖突中表現出色,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國提供的技術支持和裝備。
但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這些先進武器系統一旦交付,就存在技術泄密的風險。
巴基斯坦與美國的軍事交流從未中斷,F-16戰機的維護升級都需要美方技術支持。
在這種背景下,我們對殲-20、殲-35等核心裝備的保密工作必須慎之又慎。
經濟援助同樣需要把握分寸,巴基斯坦外債已超過1000億美元,其中欠中國的就達600億。
與其無限制輸血,不如把資源集中在中巴經濟走廊等關鍵項目上。
就像中醫講究"扶正祛邪",我們的援助應該幫助巴基斯坦增強造血功能,而不是養成依賴心理。
最近巴方請求將貨幣互換額度從300億提高到400億人民幣,這種"救急"請求可以適當滿足,但必須明確這不是常態。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國與國的交往最忌感情用事。
上世紀70年代中國傾盡全力援助阿爾巴尼亞,最終換來的卻是霍查政權的反目成仇。
現在對巴基斯坦的投入,必須建立在清晰的利益計算基礎上。
可以支持他們對抗印度,但不能指望他們永遠站在中國一邊;可以提供防御性武器,但不能把所有底牌都亮出來。
說到底,國際政治就像下棋,既要謀勢,也要留后手。
巴基斯坦是我們在南亞的重要支點,但這個支點的穩固程度,取決于我們能否在合作中始終保持戰略定力。
給得太多太急,反而會讓對方失去敬畏;保持適度距離,才能讓這段特殊關系走得更遠。
這不是冷酷,而是歷經風雨后的成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