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李巖
“人民海軍”公號5月16日發文披露,“中新合作-2025”海上聯合演習日前已轉入為期2天的海上實兵演練。
中新參演艦艇從新加坡樟宜海軍基地起航,奔赴新加坡以東附近海空域,圍繞通過水雷威脅區、艦炮對海射擊、聯合搜救與醫療后送等8個科目開展高強度演練。
此次聯演有效提升了各艦艇、各戰位協同配合能力,實際檢驗了聯演方案的可行性,編隊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能力不斷提升。
5月15日,國防部發言人蔣斌介紹,此次聯演在新加坡樟宜海軍基地及以東附近海空域舉行,中國海軍導彈護衛艦許昌艦、獵掃雷艦赤水艦與新加坡“堅信”號護衛艦、“勿洛”號掃雷艇參演。
日前,作為亞洲地區具有影響力的防務盛會之一,2025年亞洲國際海事防務展在新加坡舉行。上述中方艦船參加此次防務展后,遂行聯合演習任務。
資料顯示,海軍許昌艦是我國自主研制的054A型導彈護衛艦,舷號536,滿載排水量4000余噸,具備對海突擊和防空反導能力,2017年入列。
海軍赤水艦是我國自主研制的082Ⅱ型獵掃雷艦,舷號729,能夠執行獵雷和遙控掃雷任務,保護航道和重要港口的航行安全,被形象地稱為“開路先鋒”。
根據公開報道,中國海軍派出掃雷艦船赴外聯演并不多見。此次“參展+演習”,緣何派出許昌艦、赤水艦?
央廣網發文介紹,中國海軍選擇這兩型艦艇參展,是在考慮了新加坡附近地理環境、海洋海況等自然地理條件,以及該地區面臨的海洋安全威脅等綜合因素后作出的決定。
新加坡附近海域所面臨的海洋威脅有何特殊之處?
打開地圖可以清晰看到,連接印度洋和太平洋(南海)的戰略要道——馬六甲海峽緊挨東南亞各國,而新加坡正處在海峽“咽喉”之處。
數據顯示,馬六甲海峽平均水深較淺,平均深度不到30米,最深處也僅150米;海峽也較為狹窄,最窄處僅37公里。
《環球時報》援引軍事專家張軍社觀點稱,大型艦艇在此處航行,因吃水較深行動不夠靈活,應對威脅時機動速度也會較慢。而無論是054A型導彈護衛艦還是獵掃雷艦都能非常好地適應馬六甲海峽一帶的海況、海洋環境和地理環境,能夠很好地在該區域開展作戰行動。
軍事評論員宋忠平還告訴政知君,也正因馬六甲海峽狹窄,這條通道極易遭受封鎖。相比更加寬廣的航道,這里所面臨的水雷封鎖威脅尤為突出。而赤水艦具備強大的獵雷和掃雷能力,能夠及時有效發現水雷并進行掃雷作業。“攜手新加坡聯合演練,既體現出中新兩國務實合作的防務互信,也彰顯了中國軍隊維護重要國際航道安全、通暢的大國擔當。”
他同時還表示,馬六甲海峽的安全、通暢不但事關東盟各國的經貿往來,對中國的國家利益、能源安全也至關重要。
數據顯示,全球每年30%的海運貿易經過中國南海海域,四分之一的石油貿易和三分之一的集裝箱貿易經過馬六甲海峽和新加坡。每天過航的商船中,一多半均往來于中國。
歡迎下載“北京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