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杭州5月17日電 題:浙江縣域觀察:嵊州“有戲” 更“富樂”
作者 項菁
“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中國電機之城”“中國廚具之都”“中國小吃文化名城”“萬年文化小黃山”“千年剡溪唐詩路”“百年越劇誕生地”……地處浙江東部的紹興市嵊州市已有2100多年建縣史,享譽海內外的一張張“金名片”不勝枚舉。
“中國縣域治理大講堂”第二十八講16日晚在浙江大學開講。作為主講人,嵊州市委書記裘建勇分享了當地積極探索“產城人文”融合發展新路徑,勾勒出一幅“富樂嵊州”的美好藍圖。
“中國縣域治理大講堂”第二十八講現場。王剛 攝
富起來、樂起來是中國老百姓的樸素心愿,也是推動縣域治理的應有之義。邁向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嵊州如何發揮特色優勢,帶領老百姓富起來、樂起來?
“‘富’和‘樂’分別體現了對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追求,與中國式現代化核心要義相契合,與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相呼應。而‘產城人文’則是具體的落腳點。”裘建勇分析道。
產業是“富起來”的重要支撐。作為一個以制造業為主體的區域經濟體,嵊州謀劃實施了“3+4+4”產業集群培育計劃。傳統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三輪”齊驅,成為嵊州的打法。
在當地,一家家原本專做廚具的企業,正試圖將每家每戶的廚房改造成一個智能、高效、舒適的烹飪天地。眼下,包括廚具、電機、領帶在內的嵊州三大傳統產業,正向智能家居、高端裝備、現代紡織產業轉型,其中智能家居規上工業產值已超124億元。
新興產業也是嵊州培育產業集群的重要一翼。裘建勇稱,近年來,該市重點開展“招大引強”,新興產業產值占比從30%提升至45%。其中,當地正在打造新能源裝備“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目前產值規模已超300億元。
民富則易治也。這在飄香海內外的嵊州小吃上體現得尤為明顯。
嵊州小吃。項菁 攝
小籠包、炒榨面、炒年糕……嵊州擁有108個小吃品種,網友稱“連吃一個月不重樣”。大講堂現場,裘建勇專門帶來嵊州小吃體驗券,用舌尖美味解釋了這一富民產業的出圈之道。
“我們發展嵊州小吃,就是希望讓老百姓致富。”裘建勇說。
嵊州小吃不僅讓游客“樂”享其中,也讓當地經營戶富起來。據官方統計,全國已有嵊州小吃門店3萬余家,相關從業人員超8萬人。
裘建勇還表示,目前嵊州通過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營銷、平臺化賦能、全程化服務等方式,聚力實現小吃“線上線下雙百億”目標,如當地建設嵊州“小吃大腦”,打造嵊州小吃創業“全生態鏈”數智服務平臺;開設嵊州小吃培訓班,通過“政府買單、免費培訓”,現已培養小吃中級、高級技工和專門人才上萬人。
不光有舌尖上的滿足感,在嵊州,“百年越劇誕生地”這張閃亮的名片也發揮著它的現實價值。
嵊州“村越”聯賽一幕。王澤農 攝
連續兩年舉辦“村越”聯賽,117個民營越劇團在各地演出,越劇小鎮創成浙江省級特色小鎮,越劇博物館新館建成開館……在當地,裊裊越音潤澤人心,不斷滿足民眾精神文化需求。
裘建勇還分享道,他曾在嵊州城市街頭,聽到一位熱愛越劇的老百姓說“現在城市變化大”。“能得到老百姓的點贊,是讓我感到最欣慰的事。”他說。
縱觀“富樂嵊州”的美好藍圖,嵊州探索的產、城、人、文融合發展之路,正是在縣域層面統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實踐創新。
作為“中國縣域治理大講堂”主辦方之一,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黨委書記、社長柴燕菲表示,“中國縣域治理大講堂”自2019年開講以來,近30名縣域主政者登上講臺,面向青年學子分享縣域治理經驗。既有歷史文化底蘊,又有現代產業特色的傳統縣(市)如何瞄準自身特色、探索現代化路徑,備受關切。
柴燕菲說,嵊州市立足特色鮮明的人文、產業優勢,在中國式現代化實踐中精準把握“物質富裕”與“精神富足”的共生邏輯,以創新破題、以融合聚力,探索走出了一條“產城人文”融合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浙江大學社會治理研究院執行院長王詩宗表示,縣域治理中,產、城、人、文是相互聯系、有機融合的統一整體。嵊州將“富”與“樂”的目標貫穿到縣域高質量發展全過程,實現以文化人、以人旺業、以業興城,這對其他縣域發展具有參考意義。
據悉,“中國縣域治理大講堂”由浙江省委宣傳部指導,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浙江大學社會治理研究院主辦。(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