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母親文七妹,是對他影響最大的人之一。毛主席在給好友鄒蘊真的信中,曾寫到母親文七妹,他說:“世界上有三種人:損人利己的人;利己不損人的人;可以損己而利人的人。我的母親屬于第三種人。”
不得不說,毛主席評價人從來極精準,評價母親尤其如此。而毛主席之所以說母親是第三種人,主要可以從文七妹身上發生的三件事中窺見。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第一件事情是,毛主席在私塾讀書時,學生都是自帶午飯。有一次,毛主席看到一位同學因為家窮沒有午飯吃,于是就把自己的午飯分了一半給他。
長期如此,毛主席一到放學就餓得不行,母親得知真相后,不僅沒有責怪他,反而肯定了他的善舉。更為重要的是,她還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讓兒子每天帶兩份飯,其中一份自己吃,一份分給那位同學。
這件小事實在過于小,但它給毛主席的影響是很大的,文七妹對窮苦人的憐憫和同情,深深影響著毛主席。
第二件事情是,1918年,文七妹的肺結核加重,毛主席趕回韶山探望母親,后將她接到長沙看病,期間,他們寄居在蔡和森家中。
沒多久,毛主席居然發現母親的病情有了好轉,她的精神頭看起來好了很多,這時的文七妹提出要回韶山。毛主席見她看起來確實“好了些”,就讓母親回去了。
可僅僅幾個月后的10月5日,文七妹就因肺結核去世了。
毛主席此時才知道:文七妹看起來“好些了”,實際是她強打著精神撐出來的,她見自己在長沙時兒子每天奔波勞碌,又寄住別人家,實在不方便,所以為了不拖累兒子,裝出病情好轉的樣子“騙”了他。
毛主席是在很久以后才明白了真相,可那時,一切都已來不及了。
第三件事情是,1919年10月初,文七妹的生命進入了倒計時,死前她曾不停地喊著“石三伢子”,她是非常想再見兒子一面。可因為怕耽誤兒子做事,她至死未提出要讓兒子回來見見自己。而沒能見母親最后一面,也成了毛主席的遺憾之一。
母親死后,毛主席寫了一篇長長的《祭母文》和兩副靈聯悼念母親。其一為:“疾革尚呼兒,無限關懷,萬端遺恨皆須補;長生新學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處尋?”其二為:“春風南岸留暉遠,秋雨韶山灑淚多。”
文七妹損己利人的事還有很多,可以說,嫁到毛家的幾十年里,她一直都在做犧牲。她是毛家的童養媳,進門后,她便每日起早貪黑地幫助家里做家務,包括做飯、挑水、劈柴等繁重的工作,即使肩膀磨得紅腫也不吭聲。
文七妹去世8年后,毛主席踏上了新的革命之路,走時,他立下誓言:若不能實現理想,就再也不回家鄉。也是因此,直到1959年,即闊別家鄉整整32年后,毛主席才再度回到了韶山。而回家后他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前往文七妹和毛順生合葬的墓地吊唁。
到墓地后,毛主席三鞠躬后,輕聲道:“前人辛苦,后人幸福。”
這“辛苦”二字里,飽含著她對母親為了支持自己革命事業所做的犧牲,而這“幸福”則代表著他終于實現革命理想。這段話里,藏著他對母親的無限感激之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