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大將小時候,他家雇有兩個長工。也許是因為愛動的緣故吧,那時候他常同兩個長工一起玩。
長工們見他沒有少爺架子,都愿意同他接近。其中有個叫阿陀的長工,年齡比粟裕大十來歲,當時還是個青年,是粟裕童年最要好的朋友。
幾十年里,阿陀的美好形象和名字一直印在粟裕的腦海里,粟裕深深地懷念他,因為他對粟裕的影響很深,可以說是粟裕童年的啟蒙老師。
阿陀很會講故事,常常給粟裕講劍俠殺富濟貧、除惡行善一類故事。
他講起故事來那真是繪聲繪色,娓娓動聽。所謂劍俠,是勞動人民理想化了的英雄豪杰。
在舊社會勞動人民深受反動統治階級的壓迫和剝削,一時又認識不到自己的力量,就幻想出劍俠這一類英雄來為他們扶危濟困、伸冤雪恨。
阿陀給他講過"七劍十三俠"的故事、"草上飛"的故事。說那個劍俠"草上飛",是一位"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的飛毛腿,身輕如燕,能在草上飛奔。
還有一個劍俠叫"一枝梅",這位英雄好漢在除霸鋤奸以后就在墻上畫一朵梅花作為標記,然后遠走高飛,繼續"替天行道"去了。
老百姓都叫他"一枝梅"。官府弄不清他的蹤影,對他又氣又恨又怕,可又毫無辦法。
這些故事很能吸引兒童,喚起兒童對受苦百姓的同情和對劍俠的崇敬。
那個時候粟裕聽阿陀講故事,真可以說是身心全隨故事里主人公的喜怒哀樂而喜怒哀樂,甚至比主人公的喜怒哀樂更喜怒哀樂。
對故事里的受苦受難的人們同情極了,對故事里的壞人痛恨極了,對故事里"專管人間不平事"的劍俠崇拜極了。
粟裕雖然還是一個不諳世事的毛孩子,但確實萌生了一種遐想:長大以后要做個為民除害的劍俠。
當劍俠,當然要有真功夫。于是他非常認真地跟著阿陀練功習武。
為了練"飛毛腿",阿陀教他用布袋子裝滿沙子,捆在小腿上,每天不停地跑啊跳的,常常練得汗流浹背,還勁頭十足。
阿陀教他舞"狼牙棒"。粟裕挑選了一根一丈左右長的竹竿,把一頭的竹節留著,其余全部打通了,灌滿沙子,再用木塞或布條將另一頭塞緊。
在阿陀指點下,粟裕揮動沉甸甸的"狼牙棒",上捅下壓、左攻右擋地練了起來,常常練得筋骨酸痛也不肯停手。
阿陀特意給粟裕制造了一把"槍"-﹣他揀來一顆子彈殼,用釘子鉆洞,彈殼里裝上黑色火藥,再添加一些沙子,一點燃,沙子就噴射出去了,還有一定的威力呢。
粟裕
每當粟裕用這把"槍"打中了他任意選擇的假想的"惡霸"時,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痛快。
阿陀也不把封建的清規戒律放在眼里,他們那里不準吃狗肉,說是吃了狗肉,死后靈魂也進不了祖廟。但阿陀卻帶著他在野外偷偷地燒狗肉吃。
現在人們都重視學齡前教育和智力開發,為他學齡前開發智力的首推阿陀了,每個人都有童年的好朋友,粟裕童年時的好朋友就是阿陀,
他特別喜歡阿 。那時粟裕家的規矩,客人來了除了上茶,還要端伴茶的食品。
普通客人端的是切成小塊的腌蘿卜,尊貴客人端的是各種蜜餞,有冬瓜糖蜜餞、梨子糖蜜餞、絲瓜糖蜜餞等,都是自己家里曬制的。
他常常把家里曬的蜜餞偷偷地拿出來給阿陀吃,還同阿陀一起分享板栗。那些板栗是他媽媽放在籃里掛在屋檐下讓它風干的,
粟裕悄悄拿出來,把肉吃了,殼揉碎放回籃里,媽媽還以為是老鼠偷吃的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