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李國
天微微亮,重慶榮昌區清江鎮塔水村一農戶家里,73歲的張先友手持一個奶瓶,正細心沖泡牛奶。這瓶牛奶,不是哪個小孩要喝,而是她為92歲的大伯哥雷桂亨準備的,她無微不至地照料雷桂亨已有49年。兩次承諾,張先友一諾千金,用一生兌現。
5月17日,記者走進張先友家里,一棟兩層樓房外的院壩里晾了不少床單被套。張先友正站在房前的洗衣臺上搓洗。
1976年,張先友的婆婆臨終時,將從小患有智力障礙、時年43歲又生活不能自理的兒子雷桂亨托付給張先友夫婦。2008年,張先友的丈夫不幸病逝,再次將哥哥雷桂亨托付給張先友。
“今天出太陽,得趕緊把大哥的床單被套和衣服都洗一洗。”張先友說,每半個月,她都會給雷桂亨換洗床單被套,保持室內整潔。洗完衣服,張先友又給雷桂亨洗臉,將早飯、牛奶遞到床邊。
50多年前的一個晴天,19歲的張先友嫁到雷家。夫妻恩愛、婆媳和睦,唯一讓年輕媳婦張先友皺眉的是,大伯哥雷桂亨患有智力障礙,時常神志不清。如果發病了,那就誰也不認,見誰罵誰,“聲音高了幾個八度,罵的話無法入耳”。
張先友提出分家,但婆婆堅決不允。1976年,婆婆臨終時緊握著張先友的手不放,渾濁的目光不住在她臉上流連,卻又欲言又止。
“我曉得她是不放心大伯哥,這才不肯落氣。”張先友理解老人的心思,雖然自己的生活很緊巴,還有3個孩子嗷嗷待哺,但她下定決心許諾:“媽媽你放心,只要我們有一口吃的,就有哥哥一口吃的,我們一家人不管咋個都在一起!”
婆婆去世后,張先友的丈夫雷水亨還在重慶工廠上班,她一個人照顧雷桂亨和3個孩子,村里人都笑話她“多了一個大小孩”。幾年后,雷水亨回家務農,雖然日子過得很苦,但夫妻倆用勤勞的雙手一邊拉扯大3個孩子,一邊照顧雷桂亨,日子逐漸也好了起來。
2008年,雷水亨不幸病逝。此時,3個孩子都大了,讓他放不下還是雷桂亨。臨終時,張先友再次承諾:“老頭子,你莫擔心,在一個屋檐下生活了30多年,我早就已經把他當成了自己的親哥哥了。”
含淚送別丈夫后,張先友獨自一人肩負起照顧雷桂亨的重任。隨著年歲愈大,雷桂亨的病情愈發嚴重。2017年8月的一天,雷桂亨突然跑出家門。剛下過大雨的路面濕滑,他一不小心摔倒在地,鄰居們趕緊通知張先友。
好在救助及時,雷桂亨撿回了一條命,但因年歲已高,傷到筋骨,導致下身癱瘓,只能在家臥床休養。癱瘓后的雷桂亨總是大小便失禁,神志不清更是常有的事,但張先友總是不厭其煩地為他收拾清潔,擦洗身體,想盡辦法給雷桂亨做好吃的。
在張先友家的餐桌上,記者見到雞蛋牛奶、蛋白粉、麥片等營養品,她樂呵呵地說,這些都是兒女寄回來的。考慮到媽媽還照顧著大伯,他們沒有偏心,一人一套。
隨著兒女在外務工扎下了根,他們都希望張先友能到外地和他們小住。但為了照顧雷桂亨,張先友僅在20年前去了一次湖北、一次湖南,探望兩個女兒。此后,再也沒有出過遠門,甚至榮昌城區也很少去。兩個老人在家,兒孫們放心不下,孫女還特別在院壩里裝了幾個攝像頭。
每年國慶、春節,兒孫們回家團聚,大家都會主動分擔家務,幫張先友照料雷桂亨,背他去洗澡、陪他聊天、曬太陽……張先友照料大伯哥的故事在塔水村無人不知,更感動了清江鎮居民。
“我剛嫁過來就聽說了張孃孃的故事,她很善良,家風也好,平時有啥需要,我們也來搭把手。”鄰居張仁芳愛帶小孩到張先友的院壩來玩,希望下一代能耳濡目染,傳承孝老愛親的優秀品質。
49年過去,張先友也老了,照顧雷桂亨越來越吃力。“有事你說,千萬莫客氣!”塔水村黨總支書記曾大能特地上門告訴她,村里可組織社工和志愿者上門提供服務,減輕她的負擔。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