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愿意訪問中國,中國很急于與美方達成經貿協議”。
眼看特朗普化身“金牌業務員”剛剛去中東談了幾筆大單子,立馬就膨脹了,當著福克斯新聞的主持人直接開始“吹噓”了。
說什么中東這些國家已經遠離了“中國”,和他特朗普本人的關系有多好之類的,雖然他口頭中各種“瞧不起中國”,但是在記者問他是否愿意訪問中國時,他還是下意識的回答道。
“我當然愿意,中美關系至關重要!”
特朗普是真想訪華?還是從中東回來膨脹了?
算上這次的話,已經數不清特朗普究竟是第幾次想要訪華了,早在前幾天中美剛達成協議的時候他就說自己在等中國電話,關稅戰期間的特朗普也是不斷說著“中方沒來電”。
按照常理來說,如果特朗普真的如此有“誠意”,恐怕我們早就邀請特朗普訪華共同商議貿易問題了,可為什么我們就是遲遲不愿意邀請他呢?其實歸根到底還是一個原因——誠意不足。
光聽特朗普說“我很愿意”這種話,你會誤以為他十分有“誠意”,但其實縱觀特朗普的整場采訪,你就會知道他壓根不是想和中國“和好”,而是要來中國“談生意”。
這幾天的特朗普可謂是“春風得意”,簡簡單單飛了一趟中東就撈了幾千億的大單子,甚至還讓“美國工業的希望”——波音公司接到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單子。
這一切都讓特朗普有些“飄飄然”,在節目上他又是那股自信的語氣:我和中東這些領導人很熟,我確信我和他們的關系比中國更近,這些國家未來要留在我們的懷抱中。
誰也不知道特朗普哪來的自信,但是他就是認為和美國做了生意,就代表沙特為首的這三個國家要“拋棄”中國,中國辛辛苦苦在中東積攢多年的“威望”就被他直接“清零”了。
并且對于這次中東之行的目的,特朗普也完全就不掩飾,很直白的告訴媒體說自己就是為了降低中國在中東的影響力,可作為一個純粹商人思維的總統,特朗普為什么會如此“天真”呢?
特朗普這些話都不用我們來反駁,就連美國專家烏爾里希森都說:美國政府想著交易來降低海灣國家與中國之間的關系,這種情況實際上是不太可能發生的。
一邊說著要“打壓中國”,有一邊說想要“訪華”,特朗普如今的做派和之前關稅戰說“等著中國主動來電話”,這兩者有什么區別?
可關稅戰的結果全世界都看到了,美國財長主動打電話,并且各種找關系的情況下,中方才“顧全大局”的和美國達成了所謂的貿易協議。
結果呢?就在協議達成的當天,特朗普居然就說什么“歐盟的生意更難做,甚至比中國還要難!”
這變臉的速度很難讓人相信他是一個國家的總統,可這卻偏偏就是特朗普的“商人思維”,他認為一切東西都可以“商量著來”,而他目標里就有一個最大的“客戶”——中國。
特朗普想“訪華”,還是想“談生意”?
抱著這種心態再回頭看特朗普不久前的“統一”發言就很好理解了,當時中美只是發布了聯合聲明,而特朗普卻主動說:“談判成果將有利于統一與和平。”
這話一出差點沒把民進黨給嚇死,畢竟中美當初談論關稅的時候,特朗普可是拿了不少“籌碼”想要占據優勢,其中甚至還涉及了“港獨”的案子。
雖然結果是中國直接強烈譴責,不允許特朗普把中國內政問題和中美經濟問題混為一談,但是賴清德卻不敢賭啊,說不定特朗普哪天心情好就把“臺灣牌”丟上牌桌呢?
而且從特朗普急迫的態度就能看出來,美國的財政危機是真的“拖不住”了。
就在5月17日,國際三大信用評級機構之一的穆迪宣布:將美國的信用評級下調!而理由也很簡單,近些年美國政府每年虧錢越來越多,債要還不上了。
要知道僅僅在6月份,美國就有足足6.5萬億美元的債務等著還,而特朗普在上任之后各種“開源節流”,什么增加關稅、要求美聯儲降息等等的操作,背后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減少政府支出。
只不過想象很美好,現實卻“截然相反”,中國的反制讓特朗普想通過“關稅”賺錢的夢“碎了”,想要再用“關稅大棒”的時候卻發現幾年時間一過,攻守易型了。
明明知道中美做生意可以賺錢,但是特朗普卻偏偏“彎不下腰”,之前談關稅時總“造謠”說是中國主動想談,這次訪華又說是中國沒有貿易協議,差點就“分崩離析”了。
只不過特朗普非常“尷尬”的是,無論他現在如何吹噓和夸贊美國的“強大”,都會被“自己人”給戳穿。
打臉特朗普的“美國媒體”
“政治和經濟壓力迫使特朗普讓步。”5月14的《華盛頓郵報》上,白紙黑字的寫著這幾個大字,并且在整篇文章中還有“知情人”爆料,特朗普為什么會愿意降低關稅。
根據這篇文章所說,特朗普其實一開始是不愿意降低關稅的,就想著通過高關稅“賺錢”,可他衣食無憂的能扛,最支持他的那批“基本盤”卻扛不住了。
在特朗普的忠實支持者里,其實絕大多數的都是一些藍領工人和貿易商人,因為關稅問題導致美國的物價“瘋漲”,連生活都成問題的這些人紛紛“倒戈”。
眼看情況不對,特朗普的幕僚也是連忙提醒,如果關稅戰再這么搞下去,那么他的民調支持率將會再創“新低”,這是特朗普無論如何也承受不了的。
而且除了在關稅方面“揭老底”之外,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還在近日報道特朗普的“中東之行”的時候表示:雖然特朗普不斷慶祝經濟外交的成果,但是在加沙和烏克蘭兩場戰事中的承諾,卻仍然沒有兌現。
而提到這兩場戰事,特朗普上臺之后不僅沒有促進俄烏好轉,反而還把烏克蘭的“礦產協議”給撈走了,這次前往中東卻偏偏“漏過了以色列”,只是說了一句:“密切關注加沙局勢。”
可見在特朗普的思維中,這一切都是可以“商量”的,一切都是利益,這當然也包括他這次的“低頭”——想來中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