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李夢晴 通訊員 王業婷 孫華美 李莎
近日,走進古樸沉靜的齊河縣趙官鎮錦川社區文化書院——“孟家大院”院落,青磚灰瓦、雕梁畫棟、連廊相接。文明實踐志愿者張明磊正向參觀者講解孟家大院“家風”故事。
“孟氏家族人才輩出,曾出過進士、舉人及貢生等30人,對子孫后代的思想道德教育十分注重,他們恪守族規家法,以‘孝友家風’著稱,遵循‘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等諄諄教諭,代代相傳……”張明磊介紹,在孟氏家族影響下,該鎮先后涌現全國勞動模范時傳祥、全省道德模范胡軍胡敏敏等模范人物。
清代民居建筑“孟家大院”作為歷史文化瑰寶,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歷史記憶。為此,趙官鎮在社區文化書院建設上,通過做好吃透“歷史”、體現“歷史”、挖掘“文化”、傳承“文化”等文章,不斷探索“活化”利用“孟家大院”文化,打造了“錦川文化書院”,設有“紅色趙官”、民俗文化、孟氏家族等多個展廳,多角度、立體式展現歷史文化,成為傳承文化記憶、凝聚鄉親情感的重要陣地。此外,書院圍繞“家風”主題開展講座、讀書會、研學等活動,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讓傳統文化綻放出時代光芒。
趙官鎮社區文化書院建設,正是齊河縣堅持城鄉一體推動文化書院建設的生動體現。今年以來,齊河聚焦生活文化化、文化生活化,通過利用現有空間創建、活用閑置空間改建、依托社會空間合建、借助社會資源共享等形式,在全縣城鄉打造文化講座、非遺體驗、交流互動、文化沙龍、藝術展覽等嵌入型文化書院服務新空間,為群眾提供優質文化產品服務,激活社區高品質文化生活圈。
“我們不斷挖掘城鄉文化的深度與廣度,探索城鄉文化與現代元素融合,打造具有特色和品質的城鄉文化書院新空間,為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提供陣地和平臺,使書院內資源‘活起來’‘動起來’,用文化力量賦能城鄉發展,用文藝魅力賦美群眾生活。”齊河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新時代文明實踐指導中心主任王建介紹。
在齊河縣馬集鎮“汀孰”文化書院黃河文化展廳,文明實踐志愿者葛玲玉向游客講解黃河文化。“不但可以在民宿體驗鄉村風情,還可以到文明實踐廣場跳跳舞,到文化展廳觀看黃河文化展示,步行兩分鐘到黃河岸邊體悟黃河自然風光和文化底蘊?!眮碜詽系挠慰屠铈赫f道。
為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馬集鎮深入挖掘地域文化資源,依托“黃河第一驛站”優勢資源,將現代生活方式與傳統文化、自然生態相結合,打造了承接優質文化資源的集聚空間“汀孰”文化書院,建設了黃河文化、水利文化展廳及黃河文化傳承教育基地、農耕文化研學中心等,構建起“可看、可研、可品、可創”的多元文化新場景,適應群眾多層次、多樣化、個性化文化需求?!啊∈搿?,取意黃河水岸(?。┑奈滞磷甜B,喻指在此研學深耕、育才成業(孰)。既蘊含‘臨水而思,知行并進’的治學精神,亦象征鄉村振興中生態與人文的共生共榮。”據馬集鎮黨委副書記王奇介紹,同時,還設計書院IP景點線路,讓群眾在這里修習學業、修養身心、陶冶情操,真正讓書院文化“活起來”。
通過“歷史建筑活化”與“自然文化融合”雙路徑,齊河縣構建“一鎮一品”文化書院矩陣。同時,凝聚多方力量,優化服務供給,以“文化先行官”項目為人才引擎,培育壯大文化書院空間人才隊伍,建立起藝術團等“三團三社”1900余個,培育近萬名基層文藝骨干,多方位激發城鄉文化新活力,變“送文化”為“種文化”,從“育文化”到“融文化”,形成“挖掘—傳承—創新—惠民”的完整生態鏈,多維度為城鄉文化書院筑牢根基,構筑全方位人才支撐體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