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企已經快坐不住,直接破防了,稀土庫存全面告急,對此美媒氣急敗壞的宣稱,如果中國再不批準稀土出口,那么中美在日內瓦的談判基本等同于作廢。美國稀土已經到了什么地步?中國是否會答應解除出口管制呢?
自中美5月12日發布聯合聲明后,關稅戰暫時“?;稹?,美國商家瘋狂的對中國企業下單,以填補供應鏈短缺的問題。然而幾家歡喜幾家愁,市場貿易的問題解決了,但中美雙方還保留了一些基礎關稅,芬太尼、稀土等領域的制裁也并沒有讓美國如愿以償,尤其是稀土短缺的問題,很多美企已經快撐不住了。
自4月初特朗普掀起關稅戰之后中方不僅進行了對等關稅反制,還對稀土進行了出口管制。華盛頓郵報在4月下旬曾發文擔憂稱,很多美企的稀土庫存只有40天至60天的時間,如果中方依舊拒絕他們申請稀土進口的合同,那么庫存告罄之后很多產品將無法生產。
我們都知道稀土的適用性范圍很廣,這里的美企指的并不只是高科技領域,包括能源、國防和電子信息等等。大部分美企的庫存很少,美國軍工企業的庫存在報道時也堪堪只有60天左右。在這種情況下,特朗普只能不斷派人和中方接觸,并促成了5月10日的中美日內瓦談判。
而在談判前夕,特朗普的計劃是用關稅換稀土,但隨著聯合聲明的公布,雙方互降115%的關稅,但在聲明中卻沒有發現“解禁稀土”的相關內容。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12日回應稱,會采取必要措施,暫停或取消部分4月2日美國發起關稅戰之前的稀土政策。
但這番話還是讓美國有些沒底,到了5月14日中美互降關稅生效后,中國商務部向全球發放了4張稀土磁體出口許可證,國內稀土磁體出口許可證的4家國內制造商中,一家是給德國車企供貨,另外三家也主要出口到歐洲和越南。這意味著美企幻想稀土全面解禁的時刻成為泡影,美國不在中國此次的豁免名單上。此外,中國多個部門還成立了專項行動,嚴厲打擊鎵、鍺、銻等戰略礦產的走私行為,導致市面上的稀土價格漲了3到10倍,就這都還供不應求。
現如今,距離中國稀土管制后美國剩余庫存使用期限又過去了1個月,這意味著很多美企的庫存撐不過兩周,在這種情況下美企一片哀嚎,有好事的美媒還趁機攪渾水,宣稱如果稀土問題無法解決,那么中美日內瓦談判等于作廢,因為美國正承受巨大的利益損失,中方顯然“沒有誠意結束關稅戰”。
不得不說,這當真是一頂好大的帽子。但這些美媒是否忘記了,關稅戰不是中國挑起的,自特朗普上臺后,以芬太尼為由對中國掀起10%至20%的關稅制裁,指控中方“管控不利”導致美國藥品泛濫的理由根本不成立。中方當時的做法非??酥?,只對部分美國商品加征關稅,不想將事情鬧大。
然而特朗普為了所謂的“讓美國再次偉大”,不僅沒有就此收手,反而不斷對中國加稅,34%、54%、84%、104%、125%、145%......這些都是在短短半個月之內完成的,其他還包括取消中國小額包裹豁免、中國船只靠岸天價服務費等等。這些制裁對中國也造成了不小的損失,那么美國是否彌補了呢?當然沒有。
所以說,美媒、美企只顧著自身的損失,中國不解除制裁就指責中國“沒有誠意談判”,但這場“戰爭”本身就不是中國挑起的,我們也是受害者,我們的損失誰來彌補?就算我們不計較損失問題,想要恢復稀土出口,美國也得拿出更多的誠意,最典型的就是半導體領域。
在中美日內瓦談判結束后,特朗普在關稅領域吃癟,就火速對中國芯片領域出手制裁。5月13日當天,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出臺政策稱,要加強對中國半導體領域的制裁,包括打壓華為昇騰芯片、管控中國獲得芯片和相關技術等等。那么問題來了:既然美國能夠以所謂的國家安全制裁中國芯片領域的發展,那么中國為什么就不能以同樣的理由來限制美國獲取稀土的渠道呢?
中國芯片不是第一次被制裁了,我們扛得住;美國卻沒什么渠道獲得稀土,美企們能抗多久就不好說了。不求人?那就看看誰更著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