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兩岸關系,賴清德又喊出了怎樣的口號?為什么被認為是“統派”言論?而國民黨方面又如何表態的呢?
隨著“5.20”一周年這個敏感日子的臨近,賴清德的一言一行都極大地吸引了外界的關注。在之前的一份民調中,臺灣民眾對賴清德執政的不滿意度一路飆升至53%,是臺灣地區歷任領導人中最差的一份周年答卷,這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賴清德在處理兩岸關系以及與美國關系時的無能表現。
在這一年中,由于賴清德多次拋出錯誤言論,兩岸關系持續陷入緊張,大陸多次在臺海周邊舉行實戰軍演,臺灣民眾對于賴清德的不滿已經溢于言表。而多年來自詡美國“盟友”,這次也沒有放過臺當局,在特朗普發起的關稅戰中,被美國征收了32%的所謂“對等關稅”,在所有被加征“對等關稅”的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七,一時間島內輿論嘩然,賴清德“舔美”多年,竟換來這樣一個結果。
而就在最近一次接受采訪時,賴清德對于兩岸以及對美國的關系卻又有了一番新的論調。賴清德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過去不會把雞蛋都放在大陸這個籃子里,未來也不會把雞蛋都放在美國這個籃子里,因為這并不符合臺灣的利益。而在談到兩岸關系時,賴清德則表示大陸是比較大的公司,臺灣是比較小的公司,如果公司之間要進行“并購”的話,不應該由臺灣來提條件,而是應該由大陸來提條件。
對于這番離譜言論,島內一片譴責之聲,有媒體當即指出了賴清德言論中的兩個常識性錯誤,首先兩個公司之間進行并購,強勢的一方并不一定非要采用溢價模式來并購,完全可以把小公司逼到無路可走,等著他們求上門來。其次賴清德拋出“并購”論,實際上也就是默認了臺灣的地位是可以“出售交易”的,默認了自己的賣臺本質。
從表面上來看,賴清德這次是拋出了“統派”言論,不管是并購還是其他什么方式,其目的就是兩家“公司”要合二為一。但事實上卻并非如此,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兩岸統一是歷史的大勢所趨,民心所向,并不是可以用來討價還價的所謂“并購交易”,賴清德的這番言論只賦予了臺灣“被并購”的身份地位,那么如果其他“公司”開出更高的價碼,難道臺灣也要被并購嗎?
那么賴清德為什么要在如此敏感的時候拋出懷疑美國,重新定位兩岸關系的言論呢?有不少島內媒體認為,這很可能與不久前特朗普的表態有密切聯系。日前中美雙方在瑞士首都日內瓦達成了初步的關稅貿易協定,雙方關系開始回溫,而特朗普更在白宮講話時拋出了“有利于和平統一”這種言論,引起了“臺獨”分子的一片恐慌,擔心美國的對臺政策會發生變化。而賴清德的這番言論,則有些“待價而沽”的味道,既和美國進行了切割,又放出了臺灣問題“可談”的信號。
對于賴清德的這一言論,國民黨方面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該黨發言人楊智伃在接受采訪時對其進行了公開指責,表示這樣言論會讓國際社會對臺灣的地位產生嚴重的“矛盾和疑慮”,讓人誤以為臺灣問題是可以談判的籌碼。
可見賴清德雖然有心在兩岸關系中放低姿態,但是其內在的“臺獨”思維依然根深蒂固,日后兩岸必然會統一,但是過程卻絕不會像賴清德說的那樣,通過討價還價的“買賣”而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