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全球各大強國里,美國可以說是一個相當年輕的國家,歷史只有二百余年。
可就是這么一個“后起之秀”,卻超越了許多“老前輩”,占據世界霸主寶座長達將近一個世紀。
美國成為超級大國,除了依靠美元主導的世界經濟霸權,更仰賴于獨步天下的軍事力量。在這個世界上,美軍實力若稱第二,沒有任何一支國家軍隊敢說第一。
可就是這么一支強大無比的軍隊,卻也有自己的“克星”,那便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無論是在朝鮮半島還是在越南戰場,美國對陣我國,都是以失敗而告終。
美國是如何一步步獲得全球軍事霸權的?
美軍對陣解放軍,為何屢戰屢敗?
我國擊敗軍事實力世界第一的美國,又是憑借著什么呢?
野心勃勃的美國
美國的前身,是大英帝國在北美洲最重要的一片殖民地。昂撒人曾在這片土地上辛苦耕耘多年,打下了良好的經濟及社會基礎。
正是憑借著殖民時期的積累,美國在建國之初,便掌握了“后發優勢”。大量歐洲大陸的資源和人才轉移到了美國,聯邦政府借著這股東風,使得美利堅得到了迅速發展。
穩定的國內局勢,孤懸海外的天然地理優勢,使得美國可以遠離歐陸紛爭,甚至利用歐洲戰場大發戰爭財。一戰和二戰,美國都靠倒賣軍火,賺得盆滿缽滿。
靠屠殺印第安部落起家的美國人,已經將武力刻入了族群的基因。美國財政充裕之后,第一時間整備兵力,發展軍事力量,將美軍打造成了一支“藍星最強部隊”。
除了增強軍隊戰斗力,美國也十分注重維護并拓展海外勢力。二戰之后,美國借著“冷戰”由頭,在歐亞各個大洲建立了一串兒軍事基地,牢牢看死自己的眾多“小弟”國。
冷戰結束后,美國的海外勢力范圍不減反增,軍事基地幾乎快要覆蓋全世界了。美軍靠著世界最強的戰斗力,以軍事基地為支點,在全球各地興風作浪,可以說是好不風光。
可即使是穩居“藍星最高話事人”寶座的美國,遇到一個國家也會頻頻吃癟。在美軍勢力瘋狂擴張的道路上,這個國家好幾次讓美軍完敗。
美軍的“頭號死敵”,正是英勇無比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無論抗美援朝還是越南戰爭,我軍都讓美國栽過很大跟頭,其中朝鮮戰爭的失敗,最讓美國耿耿于懷。
抗美援朝的勝利
朝鮮戰爭爆發于冷戰時期,但這場戰爭的種子,在二戰尚未結束時,就已經埋下了。而這一切,和美蘇兩大超級強國的軍事爭霸息息相關。
1945年,二戰大局已定,美蘇英三國開始就戰后全球各地的重建工作展開了商討。在蘇軍攻占柏林的前夕,雅爾塔會議召開。
在這場會議上,美蘇英領導人共同商議,戰后三國一起瓜分“軸心國”的海外殖民地。日本在亞洲的殖民地,主要由美蘇兩國進行接管。
隨著日軍的慘敗,日本軍事勢力范圍的大幅度收縮,朝鮮半島已經逐漸脫離日軍控制了。美國趁著這個機會,在1945年8月9日提出,由美蘇兩國“共治”朝鮮半島。
蘇聯對此表示同意,兩國以北緯38度緯線為界,將朝鮮半島一分為二。北面的朝鮮屬于社會主義陣營,南面的韓國則在美國勢力范圍內,這便是“三八線”的由來。
如果半島一直是這個狀態的話,那朝鮮戰爭也打不起來。可隨著金日成當上了朝鮮一把手,他為了謀求朝鮮半島統一,于1950年率軍對南面的韓國發起了進攻。
韓軍根本無力抵擋朝鮮人民軍的兵鋒,很快便離滅國只有一步之遙了。美國當然不能放任“小弟”自生自滅,于是連忙派遣美軍登陸仁川,正式介入半島戰爭。
美軍這么橫插一杠子,直接把朝鮮給打懵了,朝軍節節敗退,“三八線”很快失守。就在這個當口兒,美國犯了兩個致命錯誤,直接導致了后來他們在朝鮮半島的慘敗。
其一,美方錯誤地預估了新中國。五角大樓在戰前分析時指出,蘇聯和我國都不會直接參與朝鮮戰爭,前者他們說對了,后者則大錯特錯。
美國認為新中國不會參戰,主要是基于當時我國的基本情況進行考量的。建國伊始,我們正是百廢待興的時候,因此美方覺得,我們沒有能力更沒有心氣和美軍正面較量。
更何況,在我國的東南海域,還有一個臺灣問題懸而未決。美國覺得新中國肯定會采取保守政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當朝鮮半島的紛爭不存在。
可讓美國萬萬沒想到的是,新中國不但不怕美軍,還毅然派遣人民志愿軍,幫助朝鮮人民軍進行了保家衛國的正義戰爭。
當志愿軍和美軍狹路相逢、旗開得勝后,美方又犯了第二個致命錯誤:大意輕敵。麥克阿瑟堅持認為志愿軍不足為慮,甚至放出豪言,要在圣誕節前結束戰斗。
結果朝鮮戰爭足足打了有三年,美軍被我軍打得頹勢盡顯,美國不得不在1953年主動要求停戰。抗美援朝之戰,最后以我軍的全面勝利宣告結束。
不可一世的美軍竟然輸了,而且還是輸給了武器裝備遠遠落后的我軍,這一戰爭不光驚掉了全世界人民的下巴,更讓美國灰頭土臉顏面盡失。
打敗美國的原因
多年以來,美軍為何在朝鮮戰場上負于我軍,始終是世界軍事研究的熱門話題。我軍是怎么戰勝美軍的,一直為各國軍事專家津津樂道。
其實,我軍獲勝的原因說復雜也復雜,說簡單也簡單。人民子弟兵能在極其劣勢的情況下攻克強敵,一靠頭腦,二靠意志,三靠軍中民主。
美軍雖然占據著武器裝備和后勤補給的絕對優勢,可這些僅僅是紙面實力,戰略戰術層面看不到的“軟實力”,美軍遠遜于我軍。
和蘇軍一樣,美國大兵在打仗的時候,也喜歡仗著火力優勢盲目沖鋒,輕步兵的戰略盲動情況尤為嚴重。而輕步兵,正是我軍最強兵種。
我軍依靠先進靈活的“三三制”戰術、“三猛”戰法,將作戰死板僵化的美國大兵們耍得團團轉。游擊作戰和后方迂回進攻,更是讓美軍防不勝防。
在朝鮮戰場,志愿軍還靈活運用了夜間作戰的各項軍事技巧,讓我軍的沖鋒號,成為了美軍多年以來揮之不去的心頭噩夢。
我軍還會在戰斗過程中不斷吸取經驗教訓,在戰場上取得進步。一開始,志愿軍步兵只能做到勉強抵抗美軍精銳師,到了戰爭后期,他們甚至可以主動進攻美軍裝甲部隊。
正是因為用腦子作戰,努力鉆研總結作戰技巧并靈活運用,我軍才能不斷打敗無腦打仗的美國大兵,甚至組成頗具規模的戰略反攻。
除了用戰略戰術的先進彌補“硬實力”差距,我軍的精誠團結奮勇抗爭,也是戰勝美軍的重要原因。兩軍的戰斗意志,壓根兒不在一個層面。
剛剛結束二戰的美軍,赴朝作戰的積極性本來就極低。在美國大兵們看來,既不是本土作戰保衛家園,也不是白種人之間的軍事沖突,實在不知道打個什么勁兒。
美軍隊伍里作戰積極性比較高的,當屬為軍餉而來的雇傭兵,以及懷抱升官發財心愿的投機者。可這類人的心態是很搖擺的,一打“逆風局”就會兵敗如山倒。
基層士兵各懷鬼胎,五角大樓高層們,對于朝鮮戰爭的態度,也是十分撕裂的。大把人覺得歐洲才是焦點區域,把兵力壓在朝鮮半島“太過浪費”。
反觀我軍,從上到下都十分明白自己在為何而戰,故而無比團結,戰斗意志驚人。我們入朝作戰,不光是為了幫助朝鮮,更是為了守護祖國安寧。
正所謂“唇亡齒寒”,美國如果占領了朝鮮全境,下一個要遭殃的,必然是我國東北地區的白山黑水。事實上,早在仁川登陸之后,美國的軍機就已經不斷騷擾我國邊境了。
明白了自己是在為國為民而戰,為了家鄉父老的安穩生活、邊境地區的長治久安而戰,我軍戰士們的士氣自然無比高漲。
赴朝作戰之初,我軍后勤補給嚴重短缺,可戰士們絲毫沒有退縮。他們身裹單薄軍衣,吃著炒面配雪,愣是抗住了對面美軍一輪輪猛烈戰火打擊。
除了機敏的軍事頭腦和頑強的作戰意志,我軍始終堅持民主的軍中制度,也是鎖定朝鮮戰爭勝局的關鍵性因素。
同傳統西方國家的軍隊一樣,美國也實行著等級森嚴的軍規,軍銜大一級,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壓迫侮辱低級軍官及將士。
關于美軍內部的種種齷齪,諷刺小說《二十二條軍規》曾有著淋漓盡致地揭露,這樣一支欺上瞞下、人心不齊的“散裝”部隊,自然缺乏機動性。
反觀我軍,早在當年毛主席領導“秋收起義”時,就已經確立了“人人平等”的軍規。我軍上級和下級,僅僅是軍事指揮關系的不同,在軍中地位完全平等。
即使是最高級別的總司令,在衣食住行方面,和普通戰士都是一模一樣的待遇標準。這種上下一致同甘共苦的軍中氣氛,極大地增強了軍隊的凝聚力。
在抗戰和解放戰爭期間,我軍另一項特殊的軍中制度,也逐漸誕生并打磨成型了,那便是“軍中民主會議”的制度。
我軍在戰后有一個習慣,就是召開民主會議,大家一起總結復盤這場戰役的收獲,討論哪里需要調整改進哪里需要繼續堅持。
在軍中民主會議上,無論是高級指揮官還是基層戰士,都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為提高軍隊戰斗力集思廣益想好點子。
這個制度在朝鮮戰場,可發揮了大作用。魔改“火箭炮”擊殺敵軍裝甲車、利用雪地視覺盲點突襲美軍等妙招兒,就是在軍中會議里集中討論出來的。
正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一個精誠團結的部隊,其戰斗力和軍事智慧是無比驚人的。我軍也正是靠著“人和”,才擊敗了強敵美軍。
越南戰爭的背后
除了抗美援朝,我軍在1955年爆發的越南戰爭中,也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只不過這一次,解放軍不是跟美軍在正面戰場上決戰,而是在背后支撐著越南軍隊。
越南戰爭期間,解放軍曾陸續給予越軍總計上百億美元的物資援助,幫助興建的基礎設施、公共道路和各項軍事工事更是不計其數。
除此之外,解放軍還派出大量作戰經驗豐富的教官,對越軍游擊隊進行了指導,把地道戰、突襲戰等先進的戰法一一教給了他們。
美軍在越南戰場上打著打著,突然驚恐地發現,朝鮮戰場的噩夢似乎重現了。“會吹軍號的雪地”變成了“會說話的樹”,越軍運用解放軍的作戰技巧,最終打敗了美軍。
一而再再而三地敗于解放軍之手,美軍自然是既惱怒又羞愧。他們在戰敗后,也開始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學習解放軍的先進戰術了。
如今美軍的特種部隊和海軍陸戰隊的地面訓練,戰術操典都有當年志愿軍“三三制”戰術的影子。只不過這種表面的戰術,遠遠不是中美兩軍勝敗的關鍵。
美軍之所以在軍事擴張的路上屢屢受挫,本質是因為其一心想著稱霸全球,已經嚴重侵犯了廣大第三世界國家的基本權益,自然得不到支持。
而中國人民解放軍每次出手,要么是自衛反擊,要么是幫助他國抵御外侮。這種正義之戰,自然會得到國際社會的支持與擁護。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戰爭的最終結果,也往往是戰場之外的因素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在美軍和解放軍的對決中,人心向背,才是最大的勝負手。
參考資料:
1.[美]莫里斯·艾澤曼著:《戰爭中的美國從書·朝鮮戰爭》,當代中國出版社,2006年2月
2.[美]蒂姆·韋納著:《五角大樓內幕》,東方出版社,1993年11月
3.資中筠主編:《戰后美國外交史》,世界知識出版社,1994年
4.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所:《抗美援朝戰爭史》,軍事科學出版社,2014年
5.軍事科學院歷史研究部:《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史》,軍事科學出版社,2004年
6.中國歷史研究院:《當代中國軍隊的軍事工作》,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