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19日訊 從城市通道到生態畫廊,一場關于綠色的革新正在濱州黃河大道上演。為深度踐行“品質濱州”建設理念,濱州市城管局公用事業服務中心以精細化管理為引擎,對全長14.2公里的黃河大道(原南環路)進行綠化升級,通過科學規劃、匠心養護與智慧賦能,將其打造成集生態屏障、美學空間、文化載體于一體的城市景觀廊道,為市民呈上一幅“四季皆景、步步生韻”的綠色長卷。
多維規劃,構筑立體生態景觀矩陣
作為連接濱州城區南部的交通主動脈,黃河大道坐擁17.7萬平方米綠化空間。市城管局公用事業服務中心以“綠量倍增、品質躍升、特色彰顯”為目標,精心布局綠化版圖。2.2萬余株白皮松、白蠟等高大喬木昂然挺立,撐起道路綠色骨架;3500余株海棠、金葉榆等花灌木錯落分布,春綻粉霞、秋染金輝;造型龍柏、景松組成的藝術樹陣,如天然盆景般點綴其間;80萬余株鳶尾、大濱菊等地被植物織就斑斕“花毯”,與喬灌木相互映襯,構建起層次分明、錯落有致的立體景觀群落,讓道路成為流動的生態畫卷。
匠心養護,雕琢城市綠化品質典范
品質源于細節,長效依靠堅守。自2025年3月起,市城管局公用事業服務中心開啟“精養細護”模式,為全線1700余株景觀樹量身定制“造型方案”,通過專業修剪賦予樹木獨特藝術美感。針對不同植物特性,制定差異化養護策略:每月2.8萬平方米的精準灌溉,確保植物“喝飽水”;病蟲害智能預警與土壤改良技術,為苗木健康保駕護航;“網格化+責任制”管理模式,將養護責任細化到每一米路段、落實到每一位養護人員,以匠心守護每一抹綠意。
科技領航,智啟綠化管理新征程
當數字化浪潮席卷城市管理,黃河大道的綠化養護也邁向“智慧時代”。市城管局公用事業服務中心引入土壤墑情監測、植物生長傳感器等智能設備,實時掌握苗木“健康狀況”,實現精準灌溉與科學施肥;搭建數字化管理平臺,對苗木品種、生長周期、養護記錄進行全流程動態追蹤,以數據驅動決策,讓綠化管理更高效、更科學。
如今的黃河大道,春有海棠爛漫、夏有綠蔭如蓋、秋有金葉翻飛、冬有蒼松傲雪,四季美景更迭交替,成為市民休閑漫步的“打卡勝地”,更是展示濱州生態魅力的城市會客廳。未來,市城管局公用事業服務中心將繼續深耕綠化精細化管理,以更高標準、更優品質打造“黃河風情”特色景觀廊道,為“品質濱州”建設注入澎湃綠色動能,讓生態福祉潤澤千家萬戶。
閃電新聞記者 呂敏 通訊員 王學銀 劉鑫 張磊 濱州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