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一句話,伊朗翻臉,談判又黃了。剛說“差不多快談妥了”,轉眼就又鬧崩。
美伊這場核協議拉鋸戰,真的不只是表面上那幾句外交措辭的問題。 事情很簡單。
伊朗前高官出來放話,說不搞高純度的濃縮鈾,想換美國那邊松口。特朗普立馬轉發,還說“快談成了”,一副準備收割外交成果的樣子。
但等他一回到白宮,立馬變臉,又開始喊話威脅伊朗。結果伊朗總統也不慣著,直接在公開場合硬懟,說自己國家該有的權利,一寸都不能讓。
看上去是“嘴炮交鋒”,其實背后水深著呢。
關鍵點在這句“放棄高純度”,聽著像退讓,其實藏著刀鋒。
因為美國人要的是伊朗徹底放棄濃縮鈾的能力,哪怕只是低純度也不行。說到底,美方是根本不信伊朗,說你只要還能自己濃縮,就有可能哪天翻臉搞核武。
但伊朗也不是傻的。
他們看得清,美國的承諾不靠譜。2015年協議簽了,伊朗暫停高純度項目,結果特朗普一上臺說撕就撕,馬上重啟制裁。
那次教訓太深了。
伊朗意識到,如果把技術全停了、設備拆了,到時候美國翻臉,他們連反擊的底牌都沒有。所以這次,寧可繼續扛壓力,也不能放手。
而且伊朗的顧慮不只是核問題本身。他們現在在中東的地盤也不穩。
過去靠著敘利亞、黎巴嫩、加沙那幾股勢力跟美以博弈。
可現在呢?敘利亞局勢變化、真主黨被打壓、哈馬斯高層被點名清除,一下子靠山塌了好幾座。
這個時候,如果再交出核能力的牌,就等于什么都沒有了。 所以你別看他們一邊喊和平利用,一邊其實就是要留條后路。
留著技術,不一定用,但必須能有,用來嚇人也好,穩政權也好,反正不能丟。
還有一層他們很在意的,是能源的主動權。七十年代法國斷過他們的核燃料,導致核電站直接癱了二十年。
這事兒記到現在。所以他們就認準了一條,關鍵技術不能靠別人,得自己掌握。
否則遲早又會被“卡脖子”。 而且有個現實問題:就算協議簽了,美國真放松制裁了,伊朗要想真的把經濟搞起來,至少也要一年起步。
但如果這時候他們已經把濃縮技術全清了,結果過個一年半載,美國又一換總統、政策一翻轉,那他們可就真是兩頭空。
到時候想重新起爐灶,難度比現在大多了。 說到底,濃縮鈾不只是一個技術問題,它是伊朗的安全、外交、戰略全盤博弈中的核心籌碼。
這張牌如果交出去了,他們未來在任何談判桌上都沒了話語權。
美國也不容易。
他們不是沒看清楚伊朗的想法,而是根本不信伊朗說的“和平利用”。而且從政治角度講,不管是哪個黨上臺,哪怕是一開始想緩和關系,最后也都得向選民和盟友交代,不可能真放手讓伊朗保留哪怕一丁點核能力。
更麻煩的是,就算真簽了協議,真放松了核相關的制裁,伊朗的經濟也未必真能活起來。
他們現在的財政已經被搞得七零八落。
石油賣不出去,錢進不來,金融通道還斷著。就算核問題解決了,他們因為支持真主黨、胡塞武裝這些“敏感對象”,早就在國際金融黑名單上掛著呢。
光靠一紙協議,是洗不白的。
最麻煩的是內部。伊朗的經濟結構本來就有病。
錢都涌進房地產和外匯市場,實體經濟沒錢玩,物價又死撐著不上不下,一直在那兒內耗。你就算短期有外資進來,也救不動。
最高領袖那句話其實點明了問題根子:“問題不在外面,在里面。
” 所以這次談判看似突然崩了,其實就是遲早的事。美國不可能接受伊朗保留技術,伊朗也不會交出底牌。
誰都不讓,怎么談?
接下來的路估計也不會輕松。
美伊關系又要開始新一輪拉鋸。制裁繼續,反制也不會少,地區代理戰爭搞不好還會升溫,尤其是在中東局勢本就緊繃的當下。
核能力、經濟制裁、地區代理人,這幾個點只要有一個沒談攏,整個博弈就永遠談不成。 而真正的和平,可能誰都知道,就是一句空話而已。
就算坐下來談,也是表面笑嘻嘻,背后刀磨得更快。
這事你怎么看?
你覺得伊朗真的是“沒得選”嗎?還是說他們其實早就打定主意,不管誰上臺、怎么談,反正底牌不出?
歡迎說說你的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