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有內容均基于可靠信息來源,具體出處見文章末尾
在空缺長達半年之后,美國駐華大使一職終于有了新主人。5月15日,龐德偉抵達北京正式履新。不過,他剛到北京,第一句話就掀起了不小的波瀾。
美國大使館
他在社交媒體上的強硬態度,與中國外交部所期待的“相向而行”形成了鮮明對比,這讓中國對他不再抱有任何幻想。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
那么,龐德偉到底懷著怎樣的心思?中美關系是否真的已經沒有轉圜余地了呢?
5月7日,美國駐華大使館發布龐德偉(右一)當天在美國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宣誓就任美國新任駐華大使的視頻
美國駐華大使就職
這位有著共和黨背景的政治人物,曾經在亞洲商業圈里打拼多年,擔任過銳步等國際品牌的高管,一度被貼上“全球化支持者”的標簽。不過,自從踏入政壇后,他對華的態度卻來了個大轉彎。
龐德偉
在2020年的參議員競選以及2022年的佐治亞州州長競選接連失利后,龐德偉迅速轉向了特朗普陣營。他在國會聽證會上公開聲稱“中國威脅世界秩序”,徹底撕下了“務實商人”的面具。
龐德偉
龐德偉上任當天發布的社交媒體動態,成為了外界解讀其立場的重要信號。他高調表示:“很榮幸能代表特朗普總統成為美國駐華大使,我已準備好讓美國變得更加安全、強大和繁榮。”
就職表態
一般來說,新大使到任時總要說些“加強合作”“促進友誼”之類的客套話,但這位新任駐華大使卻只字未提中美合作,而是強調單邊利益,這直接澆滅了外界對他“破冰”的期望。
龐德偉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龐德偉上任的同一天,美國國務院宣布對中國實體實施制裁,理由是所謂“涉及伊朗導彈項目”。沒有證據,也沒有調查,這種熟悉的“長臂管轄”再次上演。
美國駐華大使館
這種“一邊派大使一邊揮舞大棒”的做法,暴露了美國對華戰略的矛盾之處:既希望通過對話緩解緊張局勢,又不愿放棄遏制手段。
龐德偉
中方對此態度明確,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回應道:“希望美方能夠與中方相向而行。”言下之意,如果美國繼續“說一套做一套”,那么這樣的對話只會流于形式。
外交部發言人林劍
外交部表態暗藏深意
回顧歷史,美國駐華大使的角色一直是兩國關系的晴雨表,而外交部對這位“對華鷹派”的表態則更有意思。
接受國書
通常來說,外交部對新任大使的表態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對這個人的態度,第二部分則是對他未來工作的期許。
龐德偉
例如,2011年民主黨派出的著名大使駱家輝,外交部的第一句話就是歡迎駱家輝先生,第二句話則是希望他“為推動中美關系取得更大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2011年外交部發文
顯然,當時關于駱家輝的表態是比較正面的,重點突出了中美關系的重要性。這是因為當時的奧巴馬政府剛剛經歷了次貸危機,還在指望中國的幫助,因此中美關系相對正常。
駱家輝
然而,后來的駐華大使們的表現就不盡如人意了。拜登派出的伯恩斯因為頻繁炒作涉臺問題,拖延了一年多才被中方正式接受國書。
拜登和伯恩斯
這次輪到龐德偉上任,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的回應看似溫和,表示愿意為他的履職提供便利,并且重申了中方對中美關系的一貫立場。
外交部回應
但實際上,這幾句話背后暗含深意:如果美方繼續堅持零和博弈,中方必定會“奉陪到底”。對于龐德偉的表態,中方其實早已有所預判。
外交部
從阿拉斯加會談中提到的“美國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到香格里拉對話中的“永不稱霸”,中國始終強調“合作共贏”的底線。
美國沒有資格居高臨下
結語
龐德偉的“鷹派首秀”,不過是美國對華戰略混亂的又一體現。一邊喊著“脫鉤斷鏈”,一邊狂買中國商品;一邊派大使談合作,一邊揮舞制裁大棒。
圖源網絡
這種精神分裂式的操作,暴露了美國既想維持霸權紅利,又不愿公平競爭的霸權心態。中方的“冷眼旁觀”,實際上是以靜制動。
特朗普
畢竟,如果美方繼續“說一套做一套”,再強勢的大使也難以打破僵局。這場外交大戲的結局,最終取決于華盛頓能否放下傲慢,真正理解“相互尊重”這四個字的分量。
信源:觀察者網2025年05月15日——今日抵京,美國駐華大使龐德偉簡歷公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