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在我們的記憶中對于毛主席的印象就是北京天安門前的巨大照片,雖說他距離我們有幾十年的歲月,但關于他的故事每個中國人都能說出許多。
毛主席留存的照片有許多,但是并不是每一張都會被人所了解,對待民眾他是耀眼的,對待同事他是嚴謹的,對待子女他是和藹的,關于主席的照片你見過多少呢?
你見過如此接地氣的毛主席嗎?此時的他回到了自己的老家韶山,因為酷愛游泳所以還與許多老鄉們一起去到了湘江游泳。
此時的他剛剛結束了游泳,因為消耗了體力所以坐在岸邊休息,通過照片能夠看到,岸邊的路并不平坦,甚至都是一些泥地,可主席卻毫不在意,直接穿著浴袍就坐了下去。
不僅如此,此時的他也沒有警衛員簇擁著,身邊呆著的都是剛剛一起游泳的老鄉,遠處的水壺也印證了主席是一位非常“接地氣”的人,從不搞特殊化。
沒有專門為自己準備喝水的杯子,而是用一個大的暖水壺裝著水,與一同游泳的民眾們分著喝,無論是隨地而坐還是共飲一壺水都展現了主席的親民、愛民。
光是看到這張照片誰能想到他們就是引領著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偉人們呢,照片中的12人個個都是面黃肌瘦,卻都露著開懷的笑容。
此時的他們雖然已經結束了長征一年之久,可身體依舊十分消瘦,對他們來說長征雖然艱苦,但卻意味著是一個新的開始。
每個人都是衣衫襤褸,有的甚至連頭發都來不及整理,不得不說,這也的確能夠稱得上是最“寒酸”的頂級“天團”了。
正因有他們的無私奉獻,我們才能重新站在世界的中心,將民族的自豪感散發到每位國民的心中,現如今中國越來越強盛,這都和他們的奮斗與辛勞密不可分。
隨著新中國的成立,中國也越變越好,曾經考察團想要去到延安,需要沖破國民黨的層層封鎖和限制,可此時毛主席卻能光明正大的接待外國來賓。
因為此時沒有國民黨的封鎖,現在的新中國只有一個政黨,那就是中國共產黨,可盡管如此,毛主席看著眼前的菜肴卻陷入了沉思。
對于主席來說,這些豐富的菜肴僅僅只有在招待外賓時才會用上,百姓們此時食用的還是粗茶淡飯,穿著補丁的衣服,新中國還需要不斷地努力。
毛主席的一生都在致力于讓百姓過上好的生活,希望家家戶戶都能到達小康水平,因此他看重農業,推動工業發展,希望有一天民眾都能過上富裕的生活。
這張照片拍攝于1960年12月22日,此時的毛主席正在中南海,在他身邊的就是斯諾,此時斯諾正在找毛主席簽名,因為兩人之間的情誼,主席也是毫不猶豫的為他簽署了自己的名字。
斯諾對于主席、對于延安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那時介于國民黨的封鎖,生存在延安的共產黨幾乎不被國際社會所知曉。
不少外媒也都是選擇采訪國民黨和蔣介石,就在此時,只有斯諾愿意帶著考察團打破封鎖的防線去往延安,將共產黨、紅軍們的事跡和生活告訴外面的世界。
可以說斯諾就是延安那時與國際社會的橋梁,因為有他的幫助,我們才能被更多人了解和看到,因此我們將永遠牢記斯諾對中國的巨大幫助。
這張照片拍攝于1966年,此時正值國慶佳節,毛主席也在天安門城樓上會見了許多外賓和人民代表。
此時與毛主席面對面交流的就是正在中國避難的美國黑人領袖羅伯特·威廉,此時他拿著英文版的《紅寶書》找毛主席簽名。
雖說是在避難階段,但是毛主席也真心將每一位外賓當做是朋友,因為他深知,苦難只是暫時的,因為我們曾經歷過孤立無援,所以當強盛時才希望能夠給每一位孤立無援的人伸出援助之手。
新中國成立之后,共產黨的事跡也被更多人知曉,毛主席的思想與品質也成為了許多人學習的目標,因此哪怕是其他國家的領導者,也都是主席的“小粉絲”。
這張拍攝于1949年10月1日,這一天對于中國來說極具特殊意義,因為在這一天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舉行了開國大典。
向全中國乃至全世界宣布了新中國的成立,從此之后,中國就開始了發展之路,從經濟、農業、工業、軍事等各個方面全面進發,時至今日,我國已經稱得上是“泱泱大國”。
而這一切都少不了主席的功勞與付出,這張照片是由一名蘇聯記者拍攝的,并且那天拍攝的照片歸錄到了一本名為《中國人民的勝利》的紀錄片中。
在這期間他也連帶著拍攝了主席許多個人照,雖說都是抓拍,但放到如今來看卻張張都是經典。
毛主席喜歡抽煙這件事并不是秘密,他在眾多場合中都喜歡點燃一支煙,只不過主席抽煙的近景照片確是很少,大多照片都是較遠拍攝,相對比較模糊。
可是在蘇聯攝影師弗拉蒂斯拉夫·米科沙的鏡頭下,主席抽煙的鏡頭也變得十分高清,你見過主席“煙霧繚繞”的模樣嗎?
因為煙霧熏到了眼睛,所以毛主席也微微的將眼睛瞇起,連帶著眉頭也皺了起來,在開國大典如此緊張的時刻,主席也通過抽煙來緩解緊張感,果然是親切又接地氣的毛主席。
看到這張照片就不由得聯想到曾經有一張主席在延安時期拍攝的打乒乓球的照片,那時與現在相比簡直有著“天壤之別”。
曾經的衣衫是破舊的,球網也是破爛的,就連球拍都是用木板切割制作的,可隨著時代的發展,新中國越來越好,主席的運動環境也得到了改善。
穿著筆挺的中山裝,拿著專業的球拍,在乒乓球桌上與友人們一起“賽出風采”,他牢牢的將球拍握在手中,充滿笑意的雙眸中透著堅定。
仿佛哪怕只是在一個小小的球桌上也能展現出他指點江山的從容氣質,也像我們詮釋了,偉人的巍峨既能展現于方寸之地又能呈現在山川之中。
照片中這四位都是新中國的偉人們,他們用自身的努力為我們開創盛世,卻能在功成名就后依然不忘初心,堅守在第一線,認真對待民眾,不敷衍、不自傲。
照片中這幾位你都認識嗎?從左往右依次是:朱德、毛澤東、陳云、周恩來,他們站在中南海的紫光閣前攝影師抓拍下了幾人會談的一幕。
幾位偉人站在中式風格的閣樓前,將中式的大氣磅礴展現得淋漓盡致,回看過往,我們要牢記他們的功勛,砥礪前行,讓中國在未來的我們手中越來越好。
都說“一日為師終身為師”,這張照片就是毛主席與老師符定一在一起的合影,符定一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也是解放之后中央文史研究館第一位館長。
在符定一任職于省立一中的校長時,毛主席就是他的學生,因為主席好學,所以符定一對他也非常喜愛,兩人之間的師生情誼就非常好。
在1925年時期毛主席遭遇了變故,也正是在危難之時符定一伸出了援手搭救了毛主席,從那之后兩人的關系就更加緊密了。
符定一在1946年6月前往延安時,毛主席非常激動和高興,親自為老師召開并主持了歡迎大會。
不僅如此為了確保老師的安危,毛主席還親自安排了符定一前往西柏坡,對于毛主席來說他與自己的情誼亦師亦友十分珍貴,在符定一逝世后骨灰也被葬入了八寶山革命公墓中。
這張照片拍攝于1954年,此時毛主席與譚啟龍同在浙江紹興,在休息時,兩人也選擇了一家普通的茶館,一盤糕點,幾杯茶,雖說兩人身份地位都很高,但卻也展現出了偉人的平凡。
毛主席對于自己的生活從沒有特殊的要求,有時哪怕只是一盞茶都能讓他十分放松,在游玩、考察途中,席地而坐更是常見,他無時無刻都在展現自己的“普通”,告訴我們他與人民是一樣的。
早期時候中國并不是十分流行拍照,后期拍照較為盛行的時候也并不是普通家庭能夠消費的,加上毛主席離家學習的時間比較早,因此與家中親友的合影并不是很多。
這張照片拍攝于1919年,此時的毛主席還非常年輕,還沒有離開長沙,這也是毛主席與父親、弟弟們為數不多的照片之一,非常罕見和珍貴。
照片中坐在左邊的那位就是毛主席的父親毛貽昌,站在他身邊的就是主席的弟弟毛澤覃,而與毛主席挨在一起坐著的是他的堂伯父毛福生。
主席的一生都在為了新中國奔勞,與父母在一起的合影并不多,他與母親最后的一次留影還是因為母親檢查出了不治之癥,為了紀念,才帶著兩個弟弟在照相館內與母親拍攝了一張紀念照。
毛主席兢兢業業了一生,將最美好的中國帶到了我們面前,只可惜這樣一位偉大無私的人卻在1976年9月9日永遠的離開了我們。
在他離世后不少群眾也爭相想要前來送主席最后一程,不少人看到主席躺在花圈內的冰冷遺體都不自覺留下了熱淚,既是對他的不舍,也是對他的肯定。
在人民的心中,毛主席就像是不落的太陽,會永遠照耀我們砥礪前行,當我們遇到迷茫時也能帶給我們積極向上的正能量,主席的光輝永遠不滅,他的事跡也將被我們永遠傳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