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技類綜藝能夠發展至今,我們都必須承認這樣一個事實:演綜確實讓一部分好演員被托舉和被看見,也確實讓觀眾有了看到新面孔的機會。
這么多年過去,幾乎每一檔演綜都會跑出幾個讓人印象深刻的“幸運兒”,而在《演員請就位3》中,這份幸運給到了一個叫宋伊人的女孩。
在表演之城的考核中,她在很短的時間內設計了一個賣身葬父的小女孩的角色,不僅引起導師章子怡和吳鎮宇的注意,更被章子怡收走號碼牌。
第一期節目播出后,冷眼與其他觀眾一樣,對這個被導師們贊賞有加的女孩產生了好奇——她的出道時間并不短,卻鮮少在綜藝節目露面,是什么促使她邁出了這一步?演員是如何看待演技類節目的?
機緣巧合之下,我們和宋伊人有了這次對話,從節目到職業,我們既想了解《演員請就位3》中的宋伊人,更想了解演員宋伊人。
演員眼中的《演員請就位》
演員為什么要上演技類節目?相信很多觀眾都有這樣的疑問,特別是在整個綜藝營銷更趨向娛樂化以后,類似“演員有必要上演綜嗎?”的問題總是隔一段時間就會在社交媒體上被討論一番。
這個問題算不上溫和,尤其是對于一位演員而言,它甚至有些尖銳。有點意外的是,當冷眼把這個問題拋給宋伊人時,宋伊人并沒有回避諸如此類的爭議。
“我一開始也不敢上。完全不敢。”宋伊人說,“我沒有完整追過什么演綜,只是看了一些片段,所以大概對這類節目有個比較初級的了解”。
“而且,我是那種看節目就會替別人緊張的人,所以我想僅僅是看節目都這么緊張了,上節目的話我肯定不行”,宋伊人透露其實此前就已經有類似的演綜找到過她,但彼時的她態度很堅決“絕對不去,我很害怕這種競技節目,我會緊張死的。”
但隨著年紀增長,特別是邁入30歲以后,她的心境悄然發生了變化,“怕當然還是怕的,可我想自己不能這么慫了,得給自己一個交代。”
所謂交代,就是給自己找答案。
演員是個相對被動的職業,總是處于被選擇的位置。宋伊人告訴冷眼,演員在試角色時,通常得到的只有簡單的“是”或“否”的反饋,宋伊人有過很多這樣的經歷——去面試角色,最后只得到了“否”的結果。“我沒有很在意是不是用我,但我很想知道我是哪兒做得不夠好沒有用我”。
于是宋伊人接下了《演員請就位3》的邀約,她想來到節目里,從導師、同行的身上,找到這個答案。
后續就如我們所看到的那樣,宋伊人拿到了第一個考核題目——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角色設計并表演。
“我那時候根本不知道可以和別人組隊,我太緊張了”,拿到題目后的宋伊人迅速分析了現場環境、服裝與自己的優劣勢,并且在腦海中設計了幾種方案。
宋伊人最開始想演的是一位畫畫的女孩,“因為我自己本來就會畫畫嘛,但我思來想去覺得這個很難在短時間內通過畫畫和導師們建立連接,所以有了小乞丐這個角色。”
雖然時間很緊,宋伊人還是盡可能地在心里做了小乞丐的人物小傳,“首先我肯定要想清楚,這個角色在這里跪了多久,她遇到的人是不是都拒絕了她。為什么拒絕她?因為她太瘦了,別人擔心她有病,買回去活不長。雖然當時橫店很冷,但我盡量把胳膊腿的都露出來,讓大家看到我很瘦,是那種很多天沒有吃過飯的感覺。”
而讓宋伊人真的被記住的,是那個“買與賣”的錯別字。
“這個是真的寫錯了嗎?還是故意的?”相信這個問題,所有看過節目的觀眾都會和冷眼一樣好奇。
“是故意的。”宋伊人的回答讓冷眼有點驚訝,“我很清楚我的演技沒到那種封神的地步,完全沉浸式地演不可能把導師吸引過來的,我的表演里一定要有一個明顯的不合常理的地方,讓老師注意到我,和我交流,我才能和她建立起連接。
所以我就想,那個年代窮苦人家肯定是沒怎么受過教育的,她沒上過學不識字。我寫一個很明顯的錯字,導師就有可能來和我交流。”
經過幾輪思慮,宋伊人最終把“賣身葬父”寫成了“買身葬父”,這個小小的錯誤果然引起了導師的關注,“我也想過要不要把葬字寫錯,但這個字本身筆畫就多,寫錯了可能也看不出來,但賣和買這種錯誤就很明顯。”
也正如宋伊人預想的那樣,發現了錯字的導師主動和她交流,而她也順利得到了導師章子怡的認可。
“說實話當時有點懵也很開心,但更多的還是緊張和不安。”宋伊人坦言,自己是典型的悲觀主義者,凡事都會先去想最壞的結果,“因為我覺得第一趴演好了,大家對你會有更高的期待,你會更容易搞砸。”
這恰好是冷眼想聊的另一個有點尖銳的問題,在第二場考核中,宋伊人并沒有如外界所料,拿到S級評級,甚至有觀眾說那段表演不太能看懂。
“可能和大家的視角不一樣吧,我是去比賽的,那我最先考慮的肯定是導師而不是觀眾,而且當時時間很緊,導師給出的題目又很長,光是理邏輯就花了一點時間。所以我去掉了前期的設計和鋪墊,把題目要的事情演明白,先把題扣住。當然,這都是客觀因素,我肯定是有不足,不然我也不會來參加節目了。”
談到在節目中有什么目標,宋伊人坦言還是不忘初心“希望自己不能再那么慫了”,至于能夠走多遠,她沒有過多設想,也不會因為一次表演失誤而否定自己,“我就是來找問題的,把問題放到明面上說一說,這就足夠了。”
“不過我也可以給大家小劇透一下,后面我會有很顛覆性的表演,讓大家看看反派宋伊人。”
演員眼中的“演員請就位”
在聊天的過程中,冷眼總能夠感覺到宋伊人是個很有危機感的人,她總是習慣性地去想最壞的結果,即使是得到導師肯定,她的開心也只存在于一瞬間。
“我覺得可能就是和性格有關吧,我從小就是這樣的小孩,會先想壞事。”宋伊人對這點輕描淡寫,把原因歸結為自己的性格,但從她過往的經歷,我們或許還是能窺見到這種強烈危機感的一部分成因。
在小紅書的個人賬號上,宋伊人曾經發過一條vlog,講述了自己一路走來經歷的迷茫與低谷,比如試了50部戲才得到一個角色、被換掉等等。這種反復被選擇、被拒絕的經歷,很容易對人產生潛在影響,但宋伊人并不想過分強調這一點:
“我覺得這和別人的關系不大,還是自己有不足的地方。”
從20歲因為一組“最美校服照”被大眾所認識到現在,宋伊人作為演員活躍了十年。在這行的時間越久,她就越篤定這樣一件事:喜歡演戲,想一直做演員。也正是這份篤定,給了她在連續被拒絕后仍舊繼續嘗試的勇氣。
“對我來說演戲就是實現自我價值的方式吧,如果沒有戲拍,先不提收入之類的,我會覺得自己沒有價值了。”
然而無論是社交媒體上的日常分享還是在聊天過程中的零散信息,宋伊人并不像她自己所說的那樣“只會演戲”,她會畫畫、有極快的臨場反應能力,文字功底也不錯,但宋伊人覺得那些都不足以成為她的絕對長板,唯有演技是可以依賴的根本。
“我沒想過干別的事,演技就是我的鐵飯碗。”
而聊到這一路走來,宋伊人笑著說最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了,“我會覺得我小時候,就是剛入行時是最難的,在進組《將夜》的時候,我前20多天都在擔心自己會被換掉。而且進了組后,也沒有人認識你是誰,大家喊我都是‘喂’。但現在和小時候相比,真的已經好很多了。”
三十歲的宋伊人,已經不會再像小時候那樣,因為壓力大,在拍攝結束后一個人跑到河邊大哭,但她仍舊會緊張,會為了某個角色而輾轉難眠。
“我就是容易想很多”,宋伊人說自己為了試鏡角色熬夜通讀原著,躺在床上又忍不住去捋人物動機和關系,越想越睡不著,“如果沒想通的話我覺得(在表演時)會沒有底氣,我還是相信有底氣才能演好角色”。
演員也是個永遠被審視的行業,他們要接受的不止是來自導演、制片、資方以及其他同行的多維評價,還有觀眾的“審判”。關于觀眾對自己的評價,宋伊人一直有很清晰的認識。
“我其實自己也知道自己是什么樣”,她坦言自己不算很漂亮,是鄰家女孩的類型;也不算是大明星,不能自帶流量,“可也就是因為我沒有這些,所以我不用考慮那么多,把角色演好就夠了。”
恰好最近有一部宋伊人參演的劇集完播——以淮南小城為背景的年代劇《六姊妹》,宋伊人在其中飾演年輕時的張秋芳,即女主何家麗的閨蜜。這個角色戲份不算多,但有屬于自己的人物弧光,很多觀眾甚至沒發現飾演張秋芳的就是宋伊人。
冷眼借此又追問了宋伊人一個問題“角色被記住了,你卻沒被記住,你會覺得難過嗎?”
宋伊人語氣輕快地回答到“一點都不會,我是演員,我演的角色被觀眾記住,這就足夠了啊。觀眾記不記得宋伊人,沒有關系。”
在《演員請就位3》中,宋伊人給自己選擇的是“小人物賽道”,她自己也覺得自己就是演員這個行業的“小人物”——看起來或許并不起眼,但總歸會綻放屬于自己的光芒。
這是一次愉快且特別的采訪,宋伊人講話的語速很快,也很坦誠,幾乎是沒有保留地分享著她的所見所感所想。
無論是關于節目還是關于自己,宋伊人的所有回答都很具體,沒有套話和空話,甚至很多對行業、對自己的思考坦誠和清醒得讓冷眼有些驚訝。
甚至在聊天中冷眼發現她身上其實有很多可以去做延伸的“亮點”,都還沒有被觀眾發現。但宋伊人并不想去突出這些,在她看來,自己最重要的武器就是演技,還是要靠不停的進組、試戲去建立自己的口碑——終極目的,是成為一名有代表作的好演員。
“說實話,我覺得我一路還是很幸運。我還是很順的。我想做的事情大部分還是都做成了的。但是我知道這份幸運它其實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我知道它來之不易,所以我更想好好珍惜它。”
冷眼希望這份幸運能夠常伴宋伊人左右,讓她在《演員請就位3》中走得更遠,也希望更多人能看到這個清醒且努力的女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