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很多人把勝利歸功于美國扔下的兩顆原子彈,但延安窯洞里那盞徹夜不滅的油燈,早就在1938年就照見了歷史真相。中國注定要贏,哪怕沒有美蘇參戰。
窯洞里的預言家
1937年盧溝橋的槍聲一響,使整個中國都慌了神。街頭巷尾都在傳"三個月亡國"的喪氣話。
可國民黨在臺兒莊打了勝仗后,馬上又有人嚷嚷"半年內就能趕走小日本"。毛主席在這兩種極端的聲音里,卻有著自己的看法。
1938年5月,延安鳳凰山的窯洞成了臨時指揮部。警衛員看著主席兩天兩夜沒合眼,急得直跺腳:"您這身子骨是鐵打的?"
毛澤東頭也不抬,蘸著墨水在稿紙上畫滿箭頭:"亡國論要不得,速勝論更害人,我得給全國人民指條明路。"
九天時間,五萬字,毛主席寫出了指導抗日戰爭路線的《論持久戰》。
這本書就像把手術刀,把抗日戰爭剖得明明白白:防御、相持、反攻三個階段,活脫脫就是中國抗戰的"天氣預報"。
更絕的是,毛主席早早就斷言"最后的勝利屬于中國",這話在1945年成了真。
全民皆兵的戰爭藝術
《論持久戰》最厲害的地方,是教會了中國人怎么"以弱勝強"。毛主席有著自己的一筆賬本:日本有飛機大炮,咱們有四萬萬老百姓。
他打了個比方:"日本像頭牛,咱們是牽牛繩的人,繩子就在老百姓手里。"
這話可不是空談。八路軍在華北平原玩起了"地道戰",村村相連,戶戶相通,鬼子來了就鉆地洞。
河北冉莊的老百姓更絕,把灶臺、水井全改成暗道出口,整得日軍掃蕩隊像沒頭蒼蠅。有個日本兵在日記里吐槽:"我們不是在打仗,是在捉迷藏!"
民兵們還發明了"麻雀戰",三五個人一組,冷不丁放冷槍,打完就跑。
山西的李向陽帶著游擊隊,把鐵路線炸得跟麻花似的。最絕的是"地雷戰",老百姓把鐵鍋、瓦罐全改成地雷,鬼子走到哪兒炸到哪兒,嚇得連茅房都不敢上。
數據會說話
八年抗戰,中國軍民創造了驚人的數字:抗日武裝發展到1220萬人,是日本關東軍的十倍。
他們打了近30萬次仗,平均每天100次,干掉的鬼子數量加起來能編三個師團了。
這些沒有精良裝備的戰士,愣是把日軍主力釘死在中國戰場上。
就連美國總統羅斯福都看呆了,他在國會演講時說:"中國人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就單挑日本,這種勇氣值得我們脫帽致敬。"
日本歷史學家井上清更實在:"日本不是敗給美軍,是輸給了中國老百姓的扁擔和鋤頭。"
主席的"神預言"
其實毛主席早就算準了這筆賬。他在書里寫:"日本國小,打不起持久戰。"
這話在1943年就應驗了,鬼子兵工廠的鋼鐵產量暴跌八成,連子彈殼都開始回收。
反觀中國,抗日根據地建起了兵工廠,老百姓用鐵路鋼軌造大炮,用銅錢熔子彈頭。
最逗的是1944年,日軍在河南搞"一號作戰",結果被民兵用"土坦克"收拾了,這種戰術就是民兵綁著濕棉被的八仙桌,底下藏著四個壯漢抬著跑。這種"黑科技"讓日軍坦克成了活靶子,氣得指揮官直罵"八嘎牙路"。
歷史的另一種可能
有人問:要是沒有美蘇參戰,中國能贏嗎?
其實答案就寫在1945年的戰報里。這年春天,八路軍已經收復60座縣城,新四軍在江南打得鬼子不敢下船。
毛主席在"七大"上稱:"就算沒有外國援助,我們也能把日本趕下海!"
這話不是吹牛。當時中國民兵的數量比日軍在華總兵力還多三倍,老百姓的獨輪車組成的運輸隊,比美軍的吉普車隊還壯觀。
用毛主席的話說:"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
如今再看《論持久戰》,就像在看一部"抗戰預言書"。它告訴我們:中國人從來不是靠別人施舍勝利,而是用小米加步槍,在山河破碎處種出了勝利的花。這種精神,比任何原子彈都管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