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這個時候,莫迪還對美國心存幻想,既能有不敗的道理?
美國副國務卿庫爾特·坎貝爾曾公開表示,印度永遠不會成為美國的正式盟友或伙伴。這一表態直接否定了拜登時期將印度作為"印太戰略支柱"的定位,標志著美國對印度戰略價值的重新評估。
事實上,2025年四方安全對話外長會議未達成任何實質性防務協議,日本《朝日新聞》評論稱"美國已放棄通過印度制衡中國"。我認為,原因就是美國人認為,印度人干了制造業這種活。
綜合以上信息來看,美國對印度戰略價值的重估已從隱性轉向顯性,雙方在經貿、軍事、地緣等領域的矛盾持續激化。盡管尚未出現"正式拋棄"的官方聲明,但多維度政策調整已實質削弱印美合作基礎。
最近還有一個事情值得一說,特朗普在卡塔爾出席商界活動時透露,已與蘋果CEO庫克發生"小矛盾",明確表示反對蘋果在印度擴大產能。其核心訴求是要求蘋果兌現"五年內在美投資5000億美元、新增2萬個崗位"的承諾,而非將資源投向印度。特朗普特別強調:"印度關稅高企,蘋果在印度建廠等于幫印度創造就業,但美國不感興趣"。
這一表態是特朗普自2017年推行制造業回流政策的延續。此前已通過對進口汽車加征25%關稅等手段迫使車企回美設廠,此次針對蘋果則是其"重塑美國制造"的象征性戰役。特朗普團隊認為,蘋果作為市值3萬億美元的科技標桿,其產業鏈布局具有風向標意義。
今天還有一個信息要重點談及,據新德里知情官員透露,印度正在與美國討論一項分三階段進行的貿易協議,預計將在7月之前達成一項臨時協議,也就是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暫停期結束之時。知情人士表示,這項臨時協議可能涵蓋工業品市場準入、部分農產品以及解決質量控制要求等一些非關稅壁壘。由于討論私下進行,知情人士要求匿名。
從之前一系列信息來看,特朗普政府設置的90天寬限期將于7月到期,若談判破裂,美國可能對印度恢復26%的"對等關稅",涉及價值76億美元的印度出口商品。印度目前對美貿易順差達457億美元,承受不起關稅升級沖擊。也就是說,印度在與美國的這一輪關稅談判中,印度還是吃了大虧。
此前,莫迪政府為取悅美國付出的代價,已遠超正常國家博弈的范疇。在2025年2月訪美期間,印度單方面將電動汽車關稅從100%砍至30%,開放價值870億美元的醫療設備市場,甚至接收被特朗普遣返的非法移民。這種"投降式妥協"背后,是印度企圖通過戰略獻祭換取三大利益:承接中美產業鏈轉移、獲取尖端軍事技術、躋身印太戰略核心支柱。
但從最近特朗普對印度的發言來看,美國顯然是不對印度抱有希望了。直白點說,美國自己要發展制造業,不希望印度在制造業領域里有所成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