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 年,陳獨秀在擔任北京大學教授之時,大力提倡民主與科學,展現出非凡的遠見卓識。不僅如此,他還曾為青年毛澤東題寫了一幅草書對聯,內容為“看花尋徑遠,常與鶴為群”。
這幅難得一見的對聯,用詞暗含雙關之意,書法技藝更是精湛絕倫,堪稱陳獨秀書法作品中的巔峰之作。
一般來說,我們日常所見對聯多以楷書、行書或者隸書書寫,草書對聯極為少見。而此幅對聯以草書呈現,一反常規,給人帶來強烈的視覺震撼。
這幅對聯于字形設計層面獨具特色,彰顯出瘦長且高挑的獨特風格。以“看”字為例,書寫時揮灑自如、筆法從容,其間還精妙地融入飛白效果,足見作者把控筆觸的技藝爐火純青。細觀之下,每個字的最后一筆皆蘊含內斂含蓄之美,其中“花”字的收筆堪稱點睛之筆,實在令人拍案叫絕。
“尋”字書寫難度頗高,其構造上部緊湊狹窄,下部舒展寬闊,在視覺上營造出跌宕起伏之感,極大增強了字的造型魅力。“徑”字左側形似探索前行的人形,與“遠”字相連處盡顯張力之美。“常”字中豎筆剛勁有力,彰顯出深厚的書法功底與底蘊。“與”字雖體量小巧,卻精致細膩、毫發畢現;“鶴”字左高右低的布局,形成鮮明對比,別具韻味。“為”字經簡化后,整體更顯精煉,“群”字左右對稱,呈現出中正平衡的藝術美感。
從對聯內容而言,它源自唐人詩句“看花尋徑遠,常與鶴為群”。此聯常被用來贊譽品德高尚的賢人,寓意他們結交的朋友亦是出類拔萃、德才兼備之人。“常與鶴為群”最早見于唐代江全銘的《還故居》,詩中有“路入豐溪上,超然絕世氛。懶尋書作伴,長與鶴為群。千慮凈如水,一身閑似云。梅花領幽賞,疎雪隔簾分”之句。細品這幅對聯,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深長意味。由此可見,陳獨秀對青年毛澤東寄予了深切的厚望。
盡管陳獨秀并非以書法家身份聞名,但他的書法造詣著實令人欽佩,尤其是這幅草書對聯,堪稱難得的佳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