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對于中國人民來說是一個特別的日子,開國大典將要在這天舉行。而毛主席也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宣布新中國成立,當時觀禮的有劉少奇,宋慶齡還有朱德,他們眼含熱淚,心中滿滿的激動。
其實在邀請宋慶齡來參加開國典禮的時候,還是有不小波折的,當時宋慶齡提出了三個請求,前面的兩個,毛主席還是挺容易完成,可是最后一個有點難度,還是周總理出面將其解決。那么,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兒呢?
1949年國民黨已經是強弩之末了,蔣介石又遭到了李宗仁的逼迫,于是她就將計就計讓李宗仁當上了代總統。李宗仁知道自己想要在這個位置上干下去,就必須阻止解放軍繼續南下解放,然后他就實行讓民主人士來參加自己的新政策,這其中就有宋慶齡。
1月24日李宗仁就去拜訪宋慶齡,見面之后,李宗仁直入主題想要讓宋慶齡出面領導。宋慶齡自然是知道李宗仁的目的,她直接拒絕了。然而李宗仁并沒有放棄,幾天后他又一次來上海去拜訪宋慶齡,就是想要說服宋慶齡答應自己的請求。
然而在被宋慶齡義正言辭的拒絕后,李宗仁不得不灰溜溜的離開上海,當時不少民主人士都開始為共產黨提出各種建議,也是響應共產黨的號召。在這樣關鍵的時刻,毛主席也想到了宋慶齡,覺得這樣歷史時刻,如果沒有宋慶齡參與,那么一定會是一生的遺憾。
在毛主席與周總理商量之后,就給宋慶齡發去了電報,希望她能夠來北京參加新政治協商的會議。宋慶齡在看到這封電報的時候,內心也是久久無法平靜的。并且她也回憶起了曾經與孫中山一起奮斗的日子,不過北上這件事,宋慶齡也有自己的顧慮。
因為北平就是宋慶齡的傷心地,她兩次來到這里,就兩次都悲傷不已。1925年她是首次來到北平的,還是她與孫中山一起來到北平同北洋政府進行談判,只不過這次孫中山卻病逝在了北平,而這也讓宋慶齡悲痛萬分。
在北平的那段時間里,可是宋慶齡最悲痛的日子,她自己都說,每天都不愿意見到太陽,所以每天房間的窗簾都是放下的。1929年宋慶齡再次來到北平,不過她是來參加中山陵的建立,同時也是為了丈夫靈柩向南移的活動。
因此在宋慶齡看來,北平就是他與丈夫訣別地,因此在別人提及北平,她內心都是悲傷,所以她根本就不愿意去北平,也不想聽到這個名字。所以2月20日,宋慶齡就給毛主席回信,說自己身體不適,還在治療期間,也不適合去北平。
當時解放事業也在不斷的擴大,上海也相繼解放,宋慶齡自然也就投身到了上海的公益還有解放事業中,對聯救會大力支持,讓他們方便救助更多的難民。不僅如此,宋慶齡為了防止國民黨對上海的破壞,他就積極的安排相關事宜,從而保存力量,與這些人有力對抗。
在上海處于危難時刻,宋慶齡卻沒有離開,還堅守在原地,等著解放軍將上海解放出來。在陳毅來到上海之后,他就代表中央再次邀請宋慶齡去北平。當時她還是比較猶豫的,所以在鄧穎超來上海邀請宋慶齡的時候,她就提出了三個條件。
首先自己去北平的話,不需要舉行歡迎會,一切要從簡。再就是她要去見張治中,主要是要為他們做出正確決定表示敬意。最后一點就是她去北平,讓她自己乘車,不要有人來歡迎。對于前面兩個條件,毛主席還是能夠答應的,至于最后那個條件,他卻有些為難,畢竟宋慶齡的安全非常重要,后來周總理就讓宋慶齡選出可以去車站迎接她的人,而這件事就圓滿解決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