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觀眾用心聆聽。
全體講述人和參演代表共同宣讀勤廉家庭創建宣言。
情景劇《紅色家風代代傳》。
□文/本報記者 李晶琳 攝/梁長海
學原文
廣大家庭都要弘揚優良家風,以千千萬萬家庭的好家風支撐起全社會的好風氣。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抓好家風。《禮記·大學》中說:“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領導干部的家風,不僅關系自己的家庭,而且關系黨風政風。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和弘揚革命前輩的紅色家風,向焦裕祿、谷文昌、楊善洲等同志學習,做家風建設的表率,把修身、齊家落到實處。各級領導干部要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嚴格要求親屬子女,過好親情關,教育他們樹立遵紀守法、艱苦樸素、自食其力的良好觀念,明白見利忘義、貪贓枉法都是不道德的事情,要為全社會做表率。
——2016年12月,習近平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的講話
五月的龍江大地,夏木蔥蘢,微風和煦。拂面而過的不僅有清風暖意,更有一習習勤廉家風。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5月15日國際家庭日,一場關于家風與信仰的心靈對話在大慶歌劇院啟幕。由省紀委監委機關、省婦聯和大慶市委聯合主辦,大慶市紀委監委機關和市婦聯共同承辦的家庭助廉正家風全國示范活動暨勤廉龍江好家風故事分享會在此舉行,通過情景表演、時空對話與深情講述,展現一個個感人至深的家風故事,為900余名現場觀眾帶來一場觸動心靈的精神洗禮,為勤廉龍江建設凝聚起強大的精神動力。
紅色基因與勤廉精神的跨代傳承
總有一種精神,穿越歲月,在血脈中代代相傳。
“奶奶常說,‘抗聯從此過,子孫不斷頭’。”東北抗聯老戰士李敏的孫女陳晨與曾外孫呂承軒走上舞臺,開啟了一段穿越時空的家風講述。12歲投身抗聯的李敏,在零下40攝氏度的密營中,把最后一碗樹皮湯讓給傷員,自己卻啃著凍草根,用行動詮釋了“先群眾后自己”的質樸初心。
情景劇《紅色家風代代傳》將觀眾帶入大慶石油人的精神世界。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早已深深融入石油家庭的血脈之中,生動的表演展現了王進喜、王啟民、李新民三代鐵人以廉立家、以忠報國、以情暖親的家風傳承。不同時代的英雄們為國家和人民拼搏奮斗的場景,讓現場觀眾們熱血沸騰。
家風是言傳身教的標尺,更是鐫刻在靈魂深處的烙印。“父親一件襯衫穿到破了都舍不得扔,他用‘三不原則’教導我們——不占公家一分錢便宜,不收別人一丁點禮物,不給子女鋪半步捷徑。”“七一勛章”獲得者崔道植的三兒子崔英濱的講述,讓大家感受到了一個平凡而偉大的家庭,對忠誠、正義與奉獻的堅守。
中國首位女空降兵、“感動中國”人物馬旭將畢生積蓄1000萬元捐贈給家鄉教育,自己卻過著極為簡樸的生活。木蘭縣委黨校(縣行政干部學校)教研室主任、馬旭精神研究員劉艷艷,為大家講述了馬旭夫婦崇勤尚儉、向善向美的家風故事。
全國優秀共產黨員于海河扎根基層,一心為民,被老百姓親切地稱為“農民的兒子”。于海河的女兒于立雪在分享父親的故事時幾度哽咽:“父親用生命踐行了初心使命,他的勤廉家風將永遠激勵著我。”
“在家盡孝、為國盡忠,廉潔修身、廉潔齊家……”講述人和參演代表共同在舞臺上許下勤廉家庭創建宣言,這鏗鏘有力的誓言,如同播撒在人們心中的勤廉種子,孕育著希望與力量。
從感動到行動的家風力量
良好的家風是社會風氣的基石。
李敏的孫女陳晨接受采訪時,眼中依然泛著淚光,“奶奶用一生證明,廉潔不是一時的紀律約束,而是代代相傳的忠誠底色。作為抗聯后代,我有責任將紅色家風傳承下去,讓‘清正廉潔’的火種照亮更多人。”
崔道植的“三不原則”涵養出生活中清廉節儉、工作中一絲不茍的家風。崔道植之子崔英濱語氣中充滿了敬佩:“父親用行動為我們樹立了榜樣,我們家的底色,是父親心中那永不熄滅的燈火,是母親縫補衣服時穿針引線的身影,是我們兄弟面對旗幟時緊握的右拳。”
舞臺上的故事在延續,舞臺下的思考在生長。
大慶市委管理的干部及其配偶,市直機關、企業黨員干部代表,各類優秀典型家庭代表,基層黨員干部職工及家屬代表在分享會現場用心聆聽。
大慶市直機關工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書記張鳳玉的感慨,道出了許多黨員干部的心聲:“這些感人的家風故事讓我心里充滿敬意,受益良多,家庭成員的互相影響和監督,對于黨員干部廉潔從政至關重要。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要以身作則,管好家人;作為市直機關工委的負責人,要更好地發揮示范帶頭作用,推動廉潔文化在市直機關黨員干部心中生根發芽。”
肇州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尹峰的妻子王玉婷表達了做好“廉內助”的決心:“以前總覺得做好賢內助就可以了,通過今天的學習則更深刻地認識到,在柴米油鹽里守住‘廉關’,在噓寒問暖中常敲‘廉鐘’,才是對家人最深的愛。我會和家人一起傳承好家風,建設勤廉家庭。”
從“感動”到“行動”的轉變,正是家風故事最動人的力量,讓家庭成為抵御腐敗的第一道防線。
協同合力推進勤廉家庭創建
領導干部的家風,不是個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領導干部作風的重要表現。省委印發關于加快勤廉龍江建設意見,把勤廉家庭創建納入勤廉龍江建設整體布局,有效傳導責任壓力,進一步提升家風建設成效。
勤廉家庭創建進程中,我省健全聯席會議機制,整合盤活廉潔文化資源,建立“一地一品”多層級、分類別宣傳教育陣地,實現資源共建共享共用,構建黨委領導、紀委統籌,宣傳、婦聯、共青團等多部門單位聯動的落實體系,形成全省上下一體推進格局。
今年4月,省紀委監委機關、省婦聯聯合印發《黑龍江省創建勤廉家庭“四個一”活動方案》,通過宣傳一批典型事跡、舉辦一次故事巡講、征集一批文化作品、打造一批家風教育基地,打出勤廉家庭建設“組合拳”。本次“勤廉龍江好家風故事分享會”就是我省開展勤廉家庭創建活動的具體舉措之一。
“這不僅是一場分享會,更是一次關于‘家國天下’的精神啟蒙,是勤廉龍江建設成果的生動展現。”本次活動的主持人、省委黨校(省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陳晨如此評價。她認為,分享會讓黨員干部深刻認識到,家庭家教家風建設不僅是家事,更是國事,必須樹立良好家風,過好親情關。
作為本次活動的主辦方之一,省婦聯黨組成員、副主席胡波用“聯”字經與“家”字訣,闡釋了新時代家風建設的深刻內涵:“省婦聯充分發揮‘聯’字優勢,做好‘家’字文章,通過挖掘傳統家風、紅色家風、新時代家風中的感人故事,以多種形式展現忠誠、擔當、崇德、向善、勤廉、堅守的家風內涵,彰顯新時代家庭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勤廉風尚的強大力量。”
家庭是廉潔從政的“防火墻”,更是領導干部“八小時之外”監督的重要防線。省紀委監委多措并舉、精準發力,扎實抓好領導干部家風建設,把家風建設融入辦案、治理、監督、教育完整閉環,用好查辦案件“活教材”,撰寫警示教育材料,拍攝家風不正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專題片,并在省廉政教育基地設置“家風不正”警示教育專區,分層分崗開展警示教育。同時,通過舉辦廉政警示教育專題講座、開展座談交流談體會講感受說心得等方式,深入開展“家庭助廉”活動,以“關鍵少數”帶動“絕大多數”,教育引導干部和家屬涵養良好家風,共筑廉潔防線。
勤廉龍江好家風的好故事仍在繼續。“勤廉龍江好家風宣講團”將在全省各市(地)巡講,覆蓋各市(地)管單位“一把手”及其配偶。全省上下還將持續豐富拓展家風教育資源,讓勤廉家風故事走進更多黨員干部和家庭,推動廉潔文化融入家庭、浸潤社會,助力加快勤廉龍江建設,讓清風正氣灑滿龍江大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