紛繁龐雜的信息海洋里,信源的質量,一貫是信息質素的決定性因子。在很多關鍵時刻、重大事件中,官方發布會的召開,起到了重磅發聲、一錘定音之效。與之相關的一系列“名場面”,每每令人印象深刻。而作為那些經典案例的一部分,新聞發言人這一群體所扮演的角色,引人矚目。
近日,第四屆中國新聞發言人論壇在北京舉行。這不僅是業內人士的業務交流,更是圍繞新聞發布事業的深度互動。時至今日,新聞發布的形式、渠道不斷拓展,新聞發言人的人員結構、履職方式,也不斷多元化、多樣化。種種變化其實都傳遞了一個信息,那就是新聞發布工作越來越重要、新聞發言人越來越重要。
3月25日,第二屆金熊貓獎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 圖據四川發布
“新聞發言人”“新聞發布工作”為什么重要?也許,答案就在題面上。
“新聞”越是雜蕪,就越是需要確定性。現代社會,流量系統、社媒平臺,深度重塑了信息流的生成和走向。一個非常明顯的趨勢是,“新聞”變得泛濫化、碎片化。從某種意義上說,新聞供給幾乎是無限的。在此背景下,新聞供給側的主力軍、正規軍,必須擔起責任、積極履職。這不僅需要主流媒體以更高標準嚴肅調查、準確報道,同樣需要各地區、各部門主動強化新聞發布。以此來增強權威信息供給,這也是一個為混沌信息市場注入確定性的過程。
“發言”越是輕易,就越是需要冷靜、持重的力量。“發言”不同于“發布”,既然是“發言”,就必然是以特定的態度、立場、策略來“發布信息”,這是事實判斷與價值判斷的合而為一。近年來“網絡發言”經常是“觀點跑在事實前面”,每每捕風捉影、夸大其詞,更有甚者聽風就是雨,動輒劍走偏鋒、煽動情緒。在公共熱點事件中,此類“發言”不但不能解疑釋惑,反而經常推波助瀾、激化輿情。要對沖這類不負責任的發言,就一定要擴大“權威發言”“理性發言”的聲量。而這,恰是新聞發布工作的應有之義。
“人”的人格魅力與創造性,成為新傳播形勢下的勝負手。其實,官方信息發布,已有官網、政務號等多種管道,為什么還需要“新聞發布會”“新聞發言人”?這其實就是強調“人”的生動性、感染力。鮮活飽滿的形象、抑揚頓挫的發言、隨機應變的對答,甚至是一個微笑、一次皺眉,哪怕是舌頭打結的失誤,都是真實的、可感的,內含著某種說服力。在新的輿論傳播玩法下,這些都可能被剪成一個個切片視頻,被廣泛轉發、出圈破壁。要人格化而非格式化,要IP化而非程式化,新聞發布,有影響力才有引導力。
發布會重要,卻越來越“難開”,甚至近年不少人有“翻車焦慮”。但“翻車”有因,新聞發布最忌這些問題。
缺位失語,錯失發聲良機。有些地方對新聞發布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把發言人當作可有可無的“邊緣角色”,日常“隱身”,關鍵時刻“缺位”,涉重大輿情關切時,即便已經“全網刷屏”,有關部門還在“等請示”“寫通稿”。“怕說錯”,實質上是擔當意識不強、治理理念滯后,信息解讀權拱手相讓,只能是放任次生輿情發酵。
自說自話,群眾聽而無感。有單位把發布會當作“例行公事”,重管理輕溝通,內容針對性不強、貼近性不夠,臺上念報告說成績,臺下提問照本宣科,最終產出“媒體不關注、群眾不愛聽”的無效信息。這種“公文式發布”與全媒體時代“網感化傳播”的要求背道而馳,越“發布”越損好感。
光說不做,說了也是白說。有單位拿發布會當應對輿情的唯一工具,話術成套、行動寥寥,工作不協同,導致說了不做、只承諾不執行。這樣的新聞發布,看似能解得了一時的困惑,實際是拿著發布會乃至機關單位的權威性為懶政背書,長此以往,反會積淀更大的不理解。
全媒體時代,新聞發布會早已不再是“你說我聽”的“獨角戲”,而是多方互動、萬眾監督。提升發布會的效能,更加需要系統作戰、制度守護。
發言人不是“一個人”。一方面,發言人代表的不僅是一個人,而是事關單位和組織公信力,必然要強化責任擔當,提升綜合能力,俯下身子,了解民意,提升媒體素養,讓政策傳播既精準又有溫度和力度。另一方面,發言人之責,也不在“一個人”,應有完善的制度機制支撐、有力的機構團隊保障。如,進一步強化信息匯集制度,保障發言人能了解全面情況、掌握重要信息;建立多形式發布制度,根據需要靈活運用發布會、吹風會、媒體采訪、新媒體發布等多種形式。
發布會不是“一場會”。提升發布會效果,功夫在日常;贏得群眾信任,功夫在發布之外。既要注重發布會的組織策劃,也要延伸工作鏈條,加強發布后跟蹤互動,持續解疑釋惑,讓權威聲音觸達更多受眾;既要重視發布會,更要強調實際工作與新聞發布的協同聯動,宣傳部門與各地區各部門相互策應,說得好與干得好協同共進,才能確保最佳社會效果。
5月14日,資陽市“鄉村全面振興·鎮在行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在安岳縣石羊鎮園門村蔬菜基地舉行
新背景下的新聞發布工作,既是制度命題,更是人心工程。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敢于在輿論浪尖“亮劍”,善于用百姓語言“破圈”,勤于以制度創新“筑基”,新聞發布會方能真正成為展示形象的“金名片”、凝聚共識的“強磁場”。
本期話題
你更愿意聽什么樣的新聞發言?評論區聊一聊~
【本文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撰文/劉志杰 蔣璟璟編輯/梁慶 責編/謝夢 馬艷琳 審核/姜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