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江蘇常州文化產業杭州推介會在杭州舉行。推介會上,《武進區微短劇產業專項政策(試行)》正式發布,“真金白銀”扶持產業發展,在杭州發出“邀請函”;兩地15個橫跨微短劇、數字營銷、文旅融合等領域的重點項目現場簽約,雙城聯動,共拓文化產業新藍海,為長三角區域協同發展注入新動能。
連續十年位列江蘇前三,彰顯強勁韌性
推介會上,常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志良以“山”“水”“園”“城”四字為綱,生動詮釋常州的獨特魅力。常州不僅是一座有著3200多年建城史的文化古城,更是一座以創新為基因的產業新城。在文化產業領域,常州正以“傳統產業升級”與“新興業態培育”雙輪驅動,構建起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產業格局。
常州現有文化法人單位超3萬家,規模以上文化企業達1100余家,形成了文化裝備制造、廣告會展、文化旅游、影視動漫、電競體育、數字版權六大特色行業。其中,恐龍園文旅集團入選“全國文化企業30強”提名,靈通展覽在展覽器材行業穩居全國第一,贊奇科技成為影視渲染領域的頭部企業,星淵文化傳媒與芒果TV簽約百部短劇、粉絲量突破3000萬,這些領軍企業構成了常州文化產業的“硬核力量”。2024年,常州文化產業高質量考核連續十年位列江蘇前三,彰顯出強勁的發展韌性。
常州擁有國家級文化產業園3家、省級園區8家、市級園區51家,形成了溧陽市農文旅融合產業,金壇區特色非遺產業,武進區西太湖微短劇、科教城文科融合、中以常州創新園版權產業、武進國家高新區文化智造、太湖灣休閑旅游產業,新北區創意基地創意產業和高鐵新城數字產業,天寧區游戲視頻產業,鐘樓區新型文旅裝備產業,常州經開區電子商務產業等特色鮮明的產業集聚區,共同串起常州文化產業的璀璨鏈條。
“5+1”矩陣,構筑武進文化產業增長極
作為此次推介會的承辦方,武進區成為矚目的焦點。這座連續十一年位居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第三的工業強區,正以“文化+”融合生態圈構建為目標,推動實體經濟與文化產業協同發展。2024年,武進區地區生產總值超3400億元,擁有上市企業51家、制造業單項冠軍2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92家,雄厚的產業基礎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豐沃土壤。
常州市武進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統戰部部長薛紅霞在推介會上介紹,武進區已初步形成“5+1”文化產業發展矩陣,即西太湖微短劇產業集聚區、武高新文化智造產業集聚區、中以常州創新園版權產業集聚區、科教城文科融合產業集聚區、太湖灣休閑旅游產業集聚區和嘉澤農文旅融合高地。
例如,太湖灣休閑旅游集聚區以環球動漫嬉戲谷、太湖灣音樂節為核心IP,連續十年舉辦的音樂節70%樂迷來自省外,帶動6.5億元周邊消費,成為“文化流量”轉化“消費留量”的典范。西太湖微短劇產業集聚區憑借先發優勢,今年3月以來,該基地已落地12家微短劇企業,完成近40部微短劇創作,預約拍攝劇組近80個,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武高新文化智造集聚區以瑞聲光電、光寶科技等龍頭企業為引領,推動文化裝備智能化升級,工研薈、天安數碼城等平臺正吸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集聚;中以園版權產業集聚區依托中以常州創新園,打造“版權大廈”,融合科技、文化、藝術資源,提供版權全鏈條服務,拓展“文化+國際合作”新邊界;科教城文科融合產業集聚區以 AI、大數據技術為支撐,孵化視感科技、睿爾曼科技等數字文化企業,推動“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此次來到杭州,共赴一場‘杭常攜手啟新城’的文化之約,共謀文化產業發展新未來。”薛紅霞表示。
發布扶持政策,打造“長三角短劇友好城市”
早在2006年,武進就布局“國家動畫產業西太湖基地”,2015年投資近10億元打造江蘇省西太湖影視基地,引進世界第二臺“ULIGHT 智能光場”數字虛擬攝影棚,劇組入駐率連續8年位居全國同類基地前列,吸引了《王牌部隊》《他從火光中走來》等近 400部優秀作品入駐拍攝。
為扶持微短劇產業發展,武進區在推介會上重磅發布《武進區微短劇產業專項政策(試行)》,10條“真金白銀”的扶持措施覆蓋劇本創作、拍攝制作、發行推廣等全流程,通過創新構建“全要素保障、全周期響應、全場景覆蓋”的協拍服務體系,打造長三角短劇友好城市。
武進區委常委、西太湖科技產業園黨工委書記徐俊介紹,在項目落地上,新建設投資超500萬元的文化產業項目,最高按固定資產投資額10%給予200萬元獎勵;改造電商直播基地,最高補貼100萬元。取景拍攝上,支持與文旅場景聯動,單部作品最高獎勵20萬元,部分景區還提供免費或低價拍攝場景及配套生活服務。出版發行方面,在頭部平臺上線的精品微短劇最高補助50萬元,點播票房高的發行企業最高補助 100萬元,出海作品最高補助50萬元。政策還將“體現武進文化元素”作為劇本扶持重要標準,原創劇本最高獎勵30萬元,入選國家廣電總局年度推優目錄的作品也有相應獎勵。同時,政策注重產業鏈協同與創新,鼓勵 IP 轉化、“微短劇+消費”模式及運用新技術,相關企業最高可獲100萬元扶持,還將搭建平臺推動內容創新。
據悉,為解決文化產業融資難題,武進區設立5個億的文化產業發展基金,通過“政府引導+專業管理”的模式,聚焦跨界融合,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撐,促進文化資源整合和產業結構調整。
15個重點項目簽約,開啟“雙向賦能”新模式
推介會現場,15個橫跨微短劇、數字營銷、文旅融合等領域的重點項目集中簽約,標志著常州與杭州兩地文化產業合作邁向新臺階。
在微短劇領域,西太湖科技產業園與新視中影新媒體簽約“抖音微綜藝項目”,將依托影視基地場景打造爆款內容;與杭州掌聲影視傳媒啟動“精品微短劇創作計劃”,聚焦地域 IP 開發。江蘇星淵文化與超趣信息技術簽約“傳奇游戲產業短劇項目”,探索“內容+變現”新模式。開星傳媒與杭州西紅柿控股開展演出經紀合作,推動微短劇“出海”。
“文化+科技”“文化+旅游”項目亮點紛呈。江蘇常亮數字科技與杭州宇宙吸引力達成數字化營銷服務合作,常州視感科技與杭州渡河之眾攜手拓展東南亞智能樂器市場,恐龍園文旅集團與紹興越城區文旅集團合作開發水上游項目。此外,常州維意美嘉與杭州秀佳美居的傳統工藝項目、溧陽市天目湖鎮人民政府與中國美術學院兒童美育研究院的共建項目,則聚焦非遺傳承與紅色文化發展,彰顯文化產業的多元價值。
這些項目的落地,不僅是兩地企業間的商業合作,更是長三角文化產業從“單向引流”向“雙向賦能”的重要轉折。通過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常州與杭州正共同探索“文化科技融合”的江南范式。
“文化之約”,長三角文化協同再升級
推介會上,兩位在杭、在常創業的成功企業家分享了他們的經歷和感受。常州視感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駱石川先生講述了在常州的創業歷程,展現了常州精神的力量;景尚旅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孫曉東先生則表達了對家鄉常州的眷戀和對杭州創業環境的認可,為常州代言。
活動期間,常州代表團一行還前往杭州的容量短劇 M511光影匯、文三數字生活街區、大兜路歷史文化街區、杭州江南銅屋等杭州知名文化企業和產業園區進行考察調研,深入了解和學習他們的創新實踐和成功經驗。
此次江蘇常州文化產業杭州推介會的成功舉辦,為兩地文化產業交流合作搭建了良好的平臺。未來,兩地將以此次活動為起點,加強在文化產業的各個環節,如影視制作、數字娛樂、文化旅游等方面,開展全方位、深層次的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譜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為建設文化強國貢獻力量。
此次推介會由中共常州市委宣傳部主辦,常州市武進區委宣傳部承辦。常州市委宣傳部、市科技局、市商務局、市文廣旅局相關負責同志以及兩地文化企業代表、媒體代表等參加活動。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葛小林 陳云龍/文 鄒嘉丞/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