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達)在偽滿時期,吉林省寧安縣的保衛團團長王小丁,又名王德祥,綽號“九龍”,1898年出生于寧安縣南溝東村。身高體壯的他欺男霸女,無惡不作,可謂是惡名昭彰、遠近聞名。
三姓家奴
1932年寧安縣淪陷落入日本鬼子的鐵蹄之下,一身“軟骨頭”的王德祥淪為漢奸,被任命為偽滿洲國寧安縣保衛團團長。他協助日本侵略者欺壓同胞,給當地百姓帶來了無盡的災難。在保衛團長這個特殊職位上,他甚至與周邊的抗日武裝有過一些接觸,但更多則是與殺人越貨的土匪勾結在一起。
(日本鐵蹄占領東北)
1945年8月8日,百萬蘇軍進入東北,日寇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了最終的勝利。漢奸王德祥的丑惡行徑被揭露在陽光之下,他惶惶不可終日,生怕遭到人民的清算。
牡丹江市解放后,中共東北局派人李荊璞、譚文邦、張靜之等人武裝接管了牡丹江市政權,開啟了這座城市新的歷史篇章。但新生政權面臨嚴峻挑戰,牡市周邊聚集了50多伙土匪,總人數多達2萬余人。土匪與國民黨反動派勾結,叫囂著要推翻新生的人民政權,妄圖破壞東北革命根據地的根基,給剛剛成立的民主政府和廣大人民群眾帶來了巨大的威脅。
在斗爭形勢緊迫、環境惡劣的情況下,中共牡丹江省軍區司令部迅速組建軍隊,收編部分地方武裝,組成十多個團的民主聯軍。但是,這些團由于未能及時整頓清理,成分復雜,良莠不齊。
王德祥改名王小丁,偽裝成“抗日英雄”,混入革命隊伍,被任命為軍區15團一營警衛連連長。
公開投敵
1945年12月11日,國民黨軍進占山海關、錦州后,開始大舉向東北運兵。那些表面上被收編為東北人民自治軍,實際上隱藏下來的敵、特、匪分子趁機叛變。牡丹江地區形勢危急,只有牡丹江、寧安等少數城市仍掌握在我軍手中。
在營警衛連公干的王小丁表面上服從組織、積極向上與大家并肩作戰,實則見異思遷,無法抵制國民黨接收大員們做出封官許愿、加官進爵的強烈誘惑,同活躍于牡丹江周邊的惡匪“九彪”密切勾結,暗中進行陰謀活動。
面對異常嚴峻的內外部形勢,牡丹江市民主政府和省軍區司令部的剿匪工作正式啟動。1946年1月在柴河地區的剿匪活動中,新組建的軍區15團新戰士較多,實戰經驗欠缺,武器使用不熟,戰術配合也沒有默契,在戰場上一度處于劣勢。
(剿匪標語)
一直隱藏著真實面目、偽裝得天衣無縫的王小丁,在敵強我弱的緊張復雜戰爭環境下,內心深處的反革命本性再也無法被壓抑。他撕下了偽裝,當眾在陣前倒戈叛變投敵。
土匪頭子周放之是國民黨舊軍官,曾通過鉆營手段在我省軍區柴河第三游擊大隊任大隊長。不久后周部叛歸謝文東統轄。1945年12月,周放之又投靠了國民黨特務牡丹江市訓練科長姜學瑢,改稱為“國民黨先遣軍第十一師第二十四別動隊”,周放之仍任大隊長。其400余兵力主要活動于柴河地區,與民主政權為敵。見到“棄暗投明”的王小丁投奔自己,周放之非常開心,為了拉攏他,竟然委任王小丁在二支隊長傅邦俊手下擔任副隊長的重要職務。
1946年1月,周放之被蘇聯紅軍抓走。接任大隊長的丁德山變本加厲作亂,2月21日該匪部被擊潰,傅邦俊帶著二中隊殘匪逃到三道河子地區。4月初,傅邦俊接受國民黨王超、姜學瑢的委任,被加封為“東北保安司令長官部松江省宣撫特派員辦事處第八支隊第二十五團”上校團長。此次重新歸順,王小丁升了官,被任命為第二十五團一營營長。
密謀暴亂
東北保安司令長官部松江省宣撫特派員辦事處第八支隊,是國民黨地下反動勢力于1946年3月在牡丹江市內成立的一支反革命武裝力量,其司令部設在牡丹江市東四條路附近的花園。
王超、姜學瑢和鄒清治是“第八支隊”的主要頭目,傅邦俊的八支隊第二十五團是其手中唯一的軍事力量。三個匪首分工明確:王超負責策反牡丹江市內的機關和部隊;姜學瑢負責與南部土匪馬喜山和北部匪隊的聯絡;鄒清治負責策反牡丹江省保安處、鐵道工廠以及卡路屯自衛隊。
4月中旬,蘇聯紅軍撤出東北回國,東北的蔣介石軍隊開始大舉北犯,牡丹江市內的國民黨特派員姜學瑢、匪首王超等人象了打嗎啡針一樣又興奮起來,積極策劃反革命暴亂圖謀。4月初,他們連續召開兩次秘密會議,制定攻打牡丹江的反革命暴亂方案。
(1946年蘇軍撤離東北受到群眾歡送)
1946年5月12日下午,王超主持在牡市馬志國家再次召開秘密會議,宣布由姜學瑢親自制定的暴亂計劃。其主要內容是:以傅邦俊的二十五團為主力,由隱藏于省保安團和鐵路公安大隊內部的被策反人員作為做內應,兵分三路進擊牡丹江。攻打綏寧省軍區司令部、軍區干部學校、保安處和火車站等戰略要地。
參加暴亂人員,左胸上方佩戴長方形(10×3厘米)白色并印有“東北保安司令長官部松江省宣撫特派員辦事處第八支隊司令部”字樣的胸章為標志,口令是“得勝一一收復”。暴動成功后,就及時向市民發布“安民布告”;若暴動失敗,就放火焚城,投奔敵占區。
五一五暴亂
1946年5月14日晚10時,匪營長王小丁帶先頭部隊于牡市北郊的八達溝,首先與王超、姜學瑢等匪首匯合。15日凌晨眾匪到齊,他們按照計劃向預定目標運動,一場反革命暴亂即將開始。
其實,綏寧省保安處已得到了土匪暴亂情報,省軍區迅速制定了“關門打狗”的作戰方案。5月14日晚,上午大張旗鼓乘火車去穆棱前線的省軍區留守部隊,去而又返。他們在李荊璞司令員的帶領下布下天羅地網,準備把敵人一網打盡。
同時,綏寧省軍區保安處長陳文治召集軍事會議,傳達軍區司令部作戰方案,擒獲了暗藏在軍區的內鬼警衛排長張德發等人。更新了內部口令,排除了隱患。
戰斗打響后,匪徒們依仗人數優勢,很快占領了火車站。王小丁及匪徒們擠占在火車站票房一帶,呼喊著,打砸著,狂妄至極。
僅僅2小時功夫,偷襲軍區司令部、干部學校和保安處的匪徒們,便在我軍區部隊強大的火力打擊下,死的死,傷的傷,活著的逃向了位于東四條路的朱德花園(原牡丹公園)一帶藏身。帶隊偷襲保安處的匪首鄒清治見勢不妙,立馬溜之乎也。敗陣于軍區司令部的匪首付邦俊逃到火車站,見到姜學瑢、王超后,泣不成聲。
(圍殲土匪)
清晨5時許,決戰的時刻到了。火車站票房火光沖天,匪兵們紛紛奪命而逃。突然間,濃煙燎繞中,一個手拎匣子槍的大個子破窗而逃,軍區參戰指戰員們認清了這匪徒正是王小丁。軍區戰士王寶善從側面一個掃堂腿將其撲倒,戰士們一擁而上活捉之。
援匪被擊潰,牡丹江火車站失守。我軍逐步逼近鐵路天橋上的敵指揮部,匪首們見大勢已去,絕望的匪司令王超拔槍自斃,姜學瑢、傅邦俊則悄悄潛逃。牡丹江市“五一五”反革命暴亂終于以匪徒們的失敗而告終。
1946年5月22日中午12時,牡丹江市民主政府在火車站大廣場召開了5000多人參加的公審大會,公開判處“五一五”反革命暴亂匪首王小丁、杜善祥等罪犯死刑。
參考文獻:牡丹江歷史人物傳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