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會明天就來了
而一直深受粉絲喜愛的
深圳報業集團展廳也已經準備好了
各種精品文創、還能體驗AI新玩法
快來和我們“報一報”
5月21日,深圳國際會展中心14號館,深圳報業集團展區內的工人們正緊張地進行最后一批設備的入場。第二十一屆文博會期間,一場關于科技賦能傳媒的實踐成果秀將在這里上演。
5月21日,第二十一屆文博會主會場一派繁忙景象,位于深圳國際會展中心14號館的深圳報業集團展位正在搭建中。深圳晚報記者 嚴文婷 攝
本屆深圳報業集團展位以“報啟新章 智創未來”為主題,以“AI數字環流”為核心理念,將整個展廳打造成象征AI傳媒生態系統的環形生命體。踏入展區,沉浸式環幕模擬出傳媒生態的“呼吸律動”,AI仿佛被賦予情感脈搏,讓傳播充滿溫度。環形穹頂、流動光效,每一處設計都暗藏深意,象征著開放互聯的傳媒生態圈與AI技術的演進軌跡。通過一系列創新的智能工具和互動展示,展區展現了深圳報業集團在智能傳媒領域的前沿探索,揭示數字文化融合的力量和未來傳媒的無限可能。
本屆深圳報業集團展位以“AI數字環流”為核心理念,將整個展廳打造成象征AI傳媒生態系統的環形生命體。深圳晚報記者 嚴文婷 攝
全面AI 智能技術重構新聞生產鏈
近年來,深圳報業集團不斷推進數字化轉型和媒體融合,并全面開啟了AI時代。
“環形穹頂象征開放互聯、永不閉合的傳媒生態圈;流動的光效則直觀可視化信息價值的流轉路徑?!鄙钲趫髽I集團展廳策展人、深圳晚報創意策展中心主任謝泰春表示。
在這套“AI+傳媒”系統之中,觀眾可以真實體驗一個新聞生產鏈的重構過程:從智能選題策劃到自動寫稿生成,從多端分發到傳播效果實時追蹤,從輿情監測到策略優化,全流程皆由AI驅動。
展廳特別設置了AI傳媒工具集展示區:左側的“深報輕騎兵”展示了一批最新型智能采編裝備,如能現場錄音轉寫的采訪終端、移動攝影設備等;右側則是“智媒總控艙”互動展臺,以系統化方式展示了深圳報業集團“AI內容生產矩陣”的技術基座。其中包括以“深報·智匯”傳媒行業大模型為核心底座,以及其衍生出的“深新”智能內容生產、“多聞”智能傳播、“明眸”AI輿宣風控三大體系,以及深報AI助理、AI應用開放平臺在內的AI應用創新產品,這一整套系統不僅服務于深圳報業集團內部日常運轉,更對外開放共享,已成為新型智媒生產力的重要源泉。
加速變革 構建全媒體傳播新生態
謝泰春透露,展廳中的“馬蹄門”,設計靈感取自傳統媒體會議的“馬蹄桌”,其既是新聞人集體智慧的象征,也見證了深圳報業集團數十年來對專業主義的堅守。
5月21日,第二十一屆文博會主會場一派繁忙景象。深圳晚報記者 嚴文婷 攝
馬蹄門一側以EyeShenzhe國際傳播平臺為靈感,設置“深聲傳譯”互動裝置,點擊屏幕文字可翻譯出英、西、法、德、日、韓、俄、阿、葡九種語言版本。這正是EyeShenzhen平臺上的九種語言。目前該平臺已實現超過50億次觸達量。依托“三位一體”策略:多語種內容生態構建、跨文化社交運營、智能化IP傳播策略,EyeShenzhen正成為中國城市國際傳播的樣板案例。
而馬蹄門另一側的Soon AI智能名片,則以一觸即聯的方式革新了信息交換方式。它搭載的實時翻譯系統支持138種語言,曾在知名主播IShowSpeed深圳直播期間,助力主播與全球粉絲無障礙互動,迅速登頂海外社交平臺熱搜榜。
從集群傳播到個體連接,這兩大載體恰如傳媒“新雙翼”,展現了深圳報業集團在國際傳播上的硬實力與軟智慧。
穿越象征傳統與未來交匯的馬蹄門,觀眾便進入了“智慧賦能·全域傳播”“數字創變·跨界共生”兩大主題展區。
“智慧賦能·全域傳播”專區全面展示了深圳報業集團系統性變革內容。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5月20日,深圳報業集團宣布將加速推進系統性變革,構建集約協同的全媒體傳播生態,提升輿論影響力。集團實施“全媒體傳播創新”戰略,整合現有采編單位,組建要聞中心、國際傳播中心和都市融媒中心三大內容生產中心,打造“1+2+N”新質內容主陣地,培育重點品牌欄目、賬號矩陣和內容工作室,提升內容生產和傳播能力。
深圳報業集團展位擺有《深圳口述史》。深圳晚報記者 嚴文婷 攝
“數字創變·跨界共生”專區則通過一張產業拓撲圖串聯起深圳報業集團在資本運作、展覽展會、創意活動、圖書出版等多元領域的布局,體現了集團正在逐步構建“傳媒+文化+科技+產業”一體化生產力。本屆文博會上,深圳報業集團帶來了多部代表性人文著作:《國寶沉浮錄》《深圳78街道“行街”指南》等,而作為深圳市政協的重大文史工程,《深圳口述史》還在現場設置特別打卡點。這些作品,皆凝結著深圳文化厚度,亦見證著深圳報業集團“內容為王”的核心價值不變。
拓展 “朋友圈” 共建數字文化共同體
媒體融合不止于內容與技術的結合,更在于平臺與平臺、媒體與行業之間的共生共創。近年來,深圳報業集團主動拓展“朋友圈”,在新領域打造出一大批跨界融合的典型案例。
比如此次展示的兔展AI文旅互動一體機,其搭載360°感知系統與大模型分析引擎,能實時捕捉游客微表情生成動態數字畫像,通過大模型算法融合在地文化元素,為每位訪客定制專屬的“文旅記憶膠囊”;而元蘿卜下棋機器人則首次實現了在同一款機器上配備四個棋盤,通過一個機械臂即可完成象棋、圍棋、國際象棋、五子棋四種棋的自如對弈,是行業首款家用四合一下棋機器人。
深圳報業集團展位上擺滿了深圳報業集團文創產品。深圳晚報記者 嚴文婷 攝
在這里,觀眾不僅能“看”電影,還能“走進”電影,感受每一幕場景的真實與震撼。展區設置有樹莓VR未來影院,采用全球領先的光學追蹤、超高清渲染及空間音頻技術,打造360°全感官沉浸空間。觀眾可佩戴PICO頭顯,在安全區域內自由走動,體驗“遇見東坡”“達芬奇·時空之輪”“太空奧德賽”等人文歷史主題的沉浸式體驗。
深圳報業集團出品的多部代表性人文著作:《畫說·深圳》《深圳口述史》《創新高地》等。深圳晚報記者 嚴文婷 攝
各類亮點IP海報展示在深圳報業集團展位。深圳晚報記者 嚴文婷 攝
展廳主舞臺則是動態傳播力的核心地帶。論壇、簽約、發布會、互動演示等輪番登場。作為展覽期間最活躍的舞臺之一,其背后不僅是內容力的釋放,更是資源與機遇的聚合。
找商機直播間特別引人注目,集團資深主播團隊全天不間斷開播,不僅推介展區亮點,更為參展企業與行業資源提供精準對接。以傳媒的力量服務產業發展,這正是深圳報業在內容之外,為城市發展注入“傳播引擎”的務實體現。
5月21日,位于深圳國際會展中心14號館的深圳報業集團展位設有“找商機”直播間。深圳晚報記者 嚴文婷 攝
在AI浪潮的推動下,深圳報業集團通過將技術內化為內容的延伸,將數據轉化為城市的表達力,賦予傳播新的使命。讓傳媒不止于報道,而是成為城市精神的孵化器與思想的傳播者。
采寫|深圳晚報記者 王新根
編輯|余凱揚
審讀|郭建華
二審|陸楚一
三審|蔡志軍
第二十一屆中國(深圳)
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
即將重磅開幕!
這一次小晚也給你帶來了
文博會專屬購票渠道
購票方式:
1、掃描二維碼購買
2、進入深圳晚報微信公眾號對話框中輸入關鍵詞“文博會”獲取購票鏈接
注意事項:支付成功后進入小程序可在“我的”——“我的票券”中查看電子門票
發售時間:即日起至2025年5月25日
使用時間:2025年5月22日至2025年5月26日,當天多次有效
無需取票:憑票碼【二維碼】直接驗證入場,其他相關事項可在購票頁面查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