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當周恩來接到淮海戰場傳來的戰報時看到上面寫著賈汪地區國民黨第五十九軍和七十七軍部合計兩萬三千多人戰場起義讓出防區,華野部隊快速行動切斷黃百韜第七兵團后路,進一步加強了戰場主動權。這一消息讓周恩來大為欣喜,直接稱贊賈汪起義為淮海戰役第一勝利。
西北鐵軍
說起來賈汪地區起義的國民黨部隊那可是歷史悠久而鐵骨錚錚,這兩支部隊當年都是西北軍的核心部隊之一,在民國初期就開始反對蔣介石,如今在淮海戰役的關鍵時候給蔣介石政府給予致命一擊,命運的回旋鏢也算是有始有終。
起義部隊第五十九軍是抗日戰爭期間著名愛國將領張自忠的老部隊,當年這支部隊在東部戰場上立下了赫赫功勛。當初張自忠被冤枉為賣國之人被蔣介石調離部隊,第五十九軍為了營救老長官團結一致共同伸張訴求,原本一名將領在部隊中有如此高的威望正是蔣介石所忌憚的,但是最終由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出面請求,蔣介石最終將張自忠放回了五十九軍。
張自忠回到第五十九軍后,既感謝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的仗義執言,也對老部隊的支持感動不已,進一步明確了必以抗日而報國的熱血理想,而第五十九軍也成為第五戰區中李宗仁除了自己核心桂系部隊外最信得過的部隊之一。在臺兒莊大戰中,張自忠率領第五十九軍不計前嫌馳援龐炳勛部,并且在之后拼盡全力牽制住日軍精銳部隊磯谷師團,給臺兒莊戰場緩解了極大的壓力。
都說對于一名將領來說,戰場就是他最好的歸宿,而張自忠從回歸第五十九軍的那一天開始就希望自己能夠將軍百戰死,馬革裹尸還,以自己一人之血換民族之明天。已經成為集團軍總司令的張自忠仍然親自帶兵指揮戰斗,而當他犧牲在前線的時候由于戰場太過混亂,其麾下部隊還不知道這一消息。當五十九軍的老部隊黃維剛三十八師感覺情況不大對靠近張自忠指揮陣地時,碰到了從戰場逃生的殘兵這才得知總司令已經陣亡。三十八師是張自忠的老部隊,得知這一消息后全師上下同仇敵愾,師長黃維剛親自率領敢死隊沖入日軍已經占領的戰場一番激戰后將張自忠遺體搶了回來。
賈汪起義
張自忠犧牲以后,集團軍總司令的職務由同為西北軍的馮治安率領,雖然蔣介石政府對于張自忠的犧牲給予了很高的規格,老蔣甚至親自抬棺,但是五十九軍上下明白不管蔣介石此刻是真情流露還是虛情假意,這支部隊此后的命運定當顛沛流離了。
在淮海戰役前夕,第五十九軍和七十七軍這些曾經的老西北軍實力上還是不被國民黨高層信得過的,也不敢直接把他們放在核心戰場上,于是讓他們在賈汪礦區進行策應,但是這樣的安排正中張克俠和何基灃下懷。
這兩位后來在起義中立下大功的將領中何基灃早在1938年就已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這位盧溝橋事變中率部英勇抗日的將領,對國民黨的消極抗日早已心存不滿。張克俠則是1929年入黨的"特別黨員",在第五十九軍中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身份,他是張自忠的連襟(兩人妻子為親姐妹)。張克俠長期在張自忠麾下任職。1937年盧溝橋事變時,張克俠任29軍副參謀長,協助張自忠處理危機。張自忠殉國后,他成為這支部隊的精神紐帶之一。
更有意思的是在一開始張克俠和何基灃二人互相不知道對方身份,后來二人才知道原來對方是親密戰友。二人頂頭上司馮治安雖然對二人行為有所懷疑,但是他已經沒有辦法去動搖二人在部隊中的影響力了,于是干脆就置之不理了。
張、何二人帶領五十九軍兩個師和七十四軍一個半師合計兩萬三千多人在賈汪地區起義直接打破了國民黨軍隊的心理防線。起義部隊讓開的防區,使華東野戰軍三個縱隊迅速南下,切斷了黃百韜兵團西撤徐州的退路。粟裕后來回憶:"如果何基灃、張克俠不起義,我們就不可能實現包衛黃百韜兵團的計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