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伊朗外交部副部長馬吉德·塔赫特-拉萬奇周日表示,伊方將考慮在中東國家和美國的參與下創建核財團的想法。
所謂的“核財團”,實際上就是美國出錢,伊朗出技術,在沙特等阿拉伯國家投資核電站的財團。
那么,伊朗此舉有何目的呢?他們想要的,美國又會不會給呢?
首先,所謂的“核財團”想法,本質上是伊朗為自己爭取談判條件的創舉。當前伊朗和美國間接談判,最核心的矛盾,就是伊朗嘗試以發展民用核電為借口,保留部分核設施,而美國和以色列不允許。
經過過去幾年的努力,現在伊朗已經擁有提煉60%濃度以上濃縮鈾的能力,而民用核電站所需要的濃縮鈾,只需要5%以下的濃度就行。
從伊朗的角度來看,把提煉濃縮鈾的能力,限制在5%以下,等于是放棄了發展核武器的想法,已經不足以對以色列、美國形成威脅,也不存在違反核不擴散條約的問題。
同時,當前美國本就想要幫助沙特等阿拉伯國家發展核電站,卻又受到國內反對派的壓力,如果能促成伊朗和沙特的合作,不再依賴美國的技術,同時還能和伊朗一起從沙特等阿拉伯國家賺錢的話,未必不是一個解決伊核問題的出路。
正是因為這個想法既能滿足伊朗的需求,同時又能讓美國賺錢,所以伊朗才敢公開放風,想要試探美國和相關國家的態度。
然而,核電站合作,是一個牽扯很廣的戰略問題,它不是給美國一點利益拉攏,同時伊朗自以為做出讓步,就可以實現的。
中東一系列的問題,首先都很難忽略以色列的態度。
而以色列對伊朗擁有核設施這件事,是堅決反對的,不管是濃度60%的濃縮鈾,還是3.6%的濃縮鈾,以色列都不想讓伊朗擁有。
對于以色列來說,伊朗已經有了提煉濃縮鈾的能力,這是客觀的,現在伊朗說愿意把濃縮鈾的水平維持在3.6%,那就是個口頭承諾,自己隨時都可以或明或暗的重新升級濃縮鈾濃度。
所以所謂核財團的想法,以色列大概率不同意。
除此之外,伊朗要跟美國合作,給沙特等阿拉伯國家建立核電站,那也要沙特等國同意,而基于伊朗和沙特等遜尼派阿拉伯國家的關系,這事也很難成。
的確,沙特等國現在迫切的想要實現能源轉型,想要獲得核電站以代替傳統的化石能源,找到新的經濟發展支柱。
問題是核電站不同于一般的投資,它是牽扯到一個國家戰略安全的重大事項。
說的直白一點,如果伊朗出技術,跟美國一起幫助沙特建立核電站的時候,悄悄在核電站留下“后門”,那以后沙特還能正常平等的跟伊朗交流嗎?
所以說,沙特等阿拉伯國家,也未必愿意用伊朗的濃縮鈾建立核電站,畢竟人家又不是沒有其它出路,你美國不給,中國,法國等大國,也是愿意跟沙特進行核電站建設合作的。
綜上所述,伊朗自以為“兩全其美”的辦法,恐怕很難落實下去,就算美國為了利益同意,沙特、以色列等利益攸關國,也有能力阻止。
但從這件事上,就能看出伊朗的戰略目的,或者說談判底線。一方面,他們想要美國解除制裁,至少避免美國和以色列直接攻擊伊朗核設施,把伊朗逼到戰爭邊緣。
另一方面,他們又不肯放棄稱霸中東的想法,所謂“建立有美國參與的核財團”,本質上就是一種跟美國一起,擴張自己影響力,宰割中東的想法。
其潛在含義,是以前伊朗只愿意自己稱霸中東,現在要投降了,愿意跟美國一起稱霸中東,這是通過把中東別國的利益,分給美國來尋求美國對自己的認可。
作為一個地區大國,伊朗多年來受美國制裁,的確很不容易,但他們把自己艱難的處境完全歸咎于美國,顯然是逃避責任了。
不管是之前援助哈馬斯、真主黨、敘利亞時的三心二意,還是現在想要跟美國合作,賺沙特等國錢的想法,都證明伊朗從始至終,就沒有把中東其它國家看成跟自己平等的國家。
反抗霸權,卻用霸權的行為習慣去對付周邊的鄰居,這怎么可能成功呢?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伊朗處理不好“人和”的問題,就沒有跟美國談判的真正籌碼,而自己沒有實力,那不管是“核財團”,還是“油財團”,恐怕都很難實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