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德國經濟深陷結構性危機,人口老齡化、全球競爭加劇及生產力增長低迷拖累發展。維羅妮卡·格林(Veronika Grimm)指出,需通過教育改革、減少監管壁壘及深化歐盟一體化,推動增長導向的結構轉型。文章強調人力資本強化、勞動力市場靈活性及數字化的重要性,同時探討聯合債務風險,呼吁聯邦政府抓住機遇增強經濟韌性與競爭力。
維羅妮卡·格林
德國正面臨嚴重的結構性危機,這一問題自2018年起逐漸顯現,經濟專家委員會在2019年及2023年年度報告中均有深入分析。
人口老齡化顯著削弱經濟增長潛力,嬰兒潮一代退休導致可用勞動力持續減少。同時,傳統出口模式因地緣政治變化及全球競爭加劇而承壓,投資規模不斷萎縮,生產力增長多年來持續偏低,技術進步難以抵消這些不利影響。
在結構轉型過程中,制造業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逐步下降,服務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然而,與美國由科技行業驅動的動態服務業不同,德國服務業的增長主要集中于醫療、護理及公共部門,缺乏高生產力的增長動力。
推動增長導向的結構轉型
為提升經濟活力與社會韌性,德國亟需引導結構轉型向增長導向發展,以確保長期競爭力。計劃中的債務融資基礎設施和國防支出預計僅帶來有限增長動力,因為歐盟財政規則嚴格限制債務空間,且相關支出的經濟效應顯現緩慢。
2025年難以看到顯著成效,未來幾年或將逐步緩解工業和建筑業的產能不足,帶來適度經濟增長,但也可能引發價格上漲壓力。經濟專家預測,增長潛力將從0.3%緩慢升至0.6%,仍屬低水平。通過結構性改革刺激私人投資與創新,可顯著提升經濟潛力,為長期發展注入動力。
教育、監管與歐盟整合的關鍵作用
強化人力資本是提升創新與增長潛力的核心基礎。
高質量的幼兒教育、全面推廣全日制學校、加強職業與學術教育的銜接以及持續的職業培訓,能夠全面提升勞動力素質,為經濟增長提供支撐。文化層面需轉變觀念,將失敗視為創新過程中的學習機會,而非缺陷,這一理念應融入教育體系。
減少阻礙創新的監管尤為關鍵,歐盟過度強調預防原則導致高昂的間接成本,基因技術、人工智能、制藥、核技術等領域因嚴格審批或限制而發展受阻。德國需在更完善的歐盟內部市場中增強適應力,通過深化能源、氣候、資本市場及研發的整合實現規模效應。統一的資本市場可為初創企業提供更多融資機會,聯合軍工研發則能為民用創新帶來顯著溢出效應。
勞動力優化與政策調整的迫切需求
為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德國需采取多方面措施:簡化企業稅收、降低勞動成本(例如通過改革養老金或公民收入制度)、設置稅收激勵以增加勞動供給。勞動力市場需更靈活,通過放寬勞動法規及租賃管制提升動態性。
能源與氣候政策應聚焦碳定價而非依賴補貼,同時減少繁瑣監管,如歐盟分類法及冗余的可持續性報告要求,以增強競爭力并緩解人才短缺。醫療、護理及公共行政領域的數字化與自動化需加速推進。
盡管德國在這些領域的潛力被低估,但丹麥等國的成功經驗表明,通過監管調整和觀念轉變可釋放巨大潛力。動態經濟增長不僅是經濟繁榮的基礎,也是提升歐洲防御能力、保障長期福祉的關鍵。
德國可通過債務臨時增加國防支出,但聯合債務對德國而言風險較高,需謹慎評估。聯邦政府應抓住當前機遇,通過果斷的結構改革與歐盟政治整合,擺脫被動應對模式,實現經濟實力、社會穩定與安全能力的長期統一。
作者介紹
維羅妮卡·格林(Veronika Grimm)是紐倫堡技術大學能源系統與市場設計教授,同時為經濟專家委員會成員,該委員會于本周三發布春季報告。?
信息出處
https://www.faz.net/aktuell/wirtschaft/oekonomin-veronika-grimm-die-bundesregierung-kann-das-momentum-nutzen-110489879.html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