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排這幾年說實話有點讓球迷“心焦——大家都記得拿世界冠軍、沖擊奧運領獎臺的高光時刻,可最近幾個大賽下來,成績不理想,輿論爭議也沒少,很多人一邊吐槽“擺爛,一邊又忍不住期待奇跡出現,換帥、換人、換打法,排管中心的操作一個接一個,氣氛多少有點像當年陳忠和接手時的局面,不過這回焦點人物換成了李盈瑩,人民日報前兩天還專門發了TEAMCHINA運動員版的24節氣海報,李盈瑩頂替朱婷成為中國女排代表,直接掛上了“寒露節氣,這種官媒背書,分量不用多說,信號也很明確,中國女排要換門面了,李盈瑩就是新一姐。
說白了,女排成績下滑,誰都知道問題不只是某個人,隊伍大換血,老將基本都被淘汰,剩下的都是要么有潛力、要么帶傳幫帶任務的新生代,李盈瑩的定位就很清晰,既是核心攻擊手,又是門面擔當,但她現在的處境其實比朱婷當年上位還難,首先傷病影響很大,腳面這次傷得不輕,這是她職業生涯第一次遇到這么棘手的傷,球迷都在擔心傷愈之后彈跳、爆發力還能不能恢復,合練都還沒趕上,不過今年國際賽任務也沒那么重,這點算是“天時幫了她一把,能安心養傷,畢竟后面幾年有亞錦賽,還有沖擊巴黎奧運會的大仗要打,急不得。
你要說現在的中國女排,戰術打法其實還在調整期,趙勇帶隊,選人標準和陳忠和那陣子有點像,都是從頭來過,優中選優,李盈瑩的進攻能力那是一眼可見,上屆世俱杯帶天津女排拿到亞軍,個人還斬獲最佳主攻,場面直接拉滿,問題是——進攻強歸強,誰給她分擔壓力,誰能和她對噴強隊?有個能接應的,天津女排未必就會輸給朱婷所在的科內利亞諾,說句實在話,這批新女排隊員,硬仗經驗還欠火候,關鍵時刻頂不住,靠李盈瑩一個人carry全場,也不現實,團隊協作和體系建設,才是現在最大短板。
李盈瑩這兩屆奧運會其實都打了,但說白了顆粒無收,運氣也確實差了點,明明能力在,但結果沒跟上,這種落差對球員心態也是考驗,尤其外界一直在拿她和朱婷比,壓力系數直接拉滿,人民日報這次點名她做門面,看似是認可,實則也是考驗,背后是希望她扛起新一代女排的大旗,問題來了——她準備好了嗎,球隊準備好了嗎,這和朱婷當年單騎救主的劇本有點像,但時代變了,戰術體系也變了,單靠一人之力早就不是主流了。
最近還有個小插曲,就是土耳其的加拉塔薩雷女排拋來橄欖枝,李盈瑩卻拒絕了留洋,選擇繼續留在天津女排,這事兒球迷意見很分裂,有人說她安心在國內打球有利于聯賽和國家隊磨合,也有一派覺得不出國闖一闖,職業拼圖就不完整,畢竟海外經歷對球員視野、對抗能力提升都有幫助,還能為退役后的發展鋪路,不過結合現實來看,李盈瑩現在的傷病、國家隊的角色,以及天津女排的地位,留洋概率確實越來越低,也不能單純說她保守,更多是現實考量。
其實,人民日報這波操作,既是給李盈瑩加油打氣,也是給中國女排整體提振士氣,面對外界的質疑和對噴,官方態度就是要挺住,重建期的陣痛誰都躲不過去,但也不能光靠情懷和雞湯,成績才是硬道理,球迷最希望看到的,還是女排能在亞錦賽、奧運會這種大賽里證明自己,李盈瑩能不能成為真正的“女排新門面,還得看她傷愈后的狀態,以及整支隊伍能不能打出新東西,別再陷入“李盈瑩carry+全隊擺爛的怪圈。
總結來看,李盈瑩現在處在風口浪尖,既有人民日報的官方背書,也有球迷的高期待,傷病恢復是大前提,隊伍協作是硬指標,能不能逆襲奧運領獎臺,誰也不敢打包票,但至少方向對了,剩下的就看她和球隊怎么走這條路,畢竟中國女排的故事,一向不缺起伏和逆轉,真要到生死關頭,還有沒有人能像當年的朱婷一樣站出來,這才是所有球迷最關心的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