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
人民網成都5月22日電 (歐陽易佳)5月21日,國際大壩委員會第28屆大會在四川成都開幕。來自80余個國家和地區、10余個國際組織和涉水機構約2000名代表參加大會。與會代表充分認同中國的治水思路,高度贊賞中國在大壩建設運行管理方面取得的成效和經驗。
水利部部長李國英表示,中國水利部愿同各國水利部門和國際組織一道,在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引領下,深化交流、加強合作,凝聚智慧和力量,共同推動壩工領域安全、創新與發展,共同譜寫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水治理新篇章。
李國英表示,作為世界上河流最多、水情最復雜、治水任務最繁重的國家,中國將因地制宜修建水庫大壩作為興水利、除水害的關鍵之舉,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宏大的大壩工程體系。特別是進入新時代以來,“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對大壩建設運行管理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引領中國大壩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李國英指出,中國水利部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致力于建設安全大壩,把確保大壩安全作為第一要求,貫穿于大壩建設運行管理全生命周期,全面壓實安全責任,全面整治安全風險,全面構建現代化水庫運行管理矩陣,全面保障度汛安全,確保水庫大壩安然無恙;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致力于建設生態大壩,將生態保護融入大壩規劃設計、建設運行全過程,建構河流倫理,科學規劃設計,加強生態調度,復蘇河湖生態,促進降碳減排,維護河流健康生命;堅持發展新質生產力,致力于建設智能大壩,完善透徹監測感知體系、智能分析預測體系、前瞻決策支持體系,深化對水庫大壩性態全要素和運行管理全過程的數字化映射、智能化模擬,做到歷史數據積累分析、實時數據同步交互、未來數據預測預演,實現大壩建設運行管理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通過不斷提升大壩現代化建設運行管理能力,充分發揮水庫大壩綜合效益,為推動水利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水安全作出新的貢獻。
大會現場,簽署發布了《世界成都宣言:大壩在能源轉型和適應氣候變化中的作用》,宣布了國際大壩委員會創新獎獲獎名單。
《世界成都宣言:大壩在能源轉型和適應氣候變化中的作用》呼吁,建設更加安全、更加生態、更加智能的水庫大壩,更好滿足氣候變化加劇的供水需求、應對極端水旱災害事件、調節間歇性可再生能源,更好保障全球水安全。
李國英倡議,全球壩工領域攜手構建安全大壩、生態大壩、智能大壩,以高水平安全、高水平保護、高效能管理保障和促進壩工事業高質量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