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記者從正在召開的國際大壩委員會第28屆大會上了解到,我國已成功建成多座智能大壩,創新成果和實踐經驗引發世界關注。
在遼寧清原抽水蓄能電站,三維實景建模系統能夠清楚看到電站地下空間的各項數據,如同給大壩工程的地下空間裝上“透視眼”。在新疆,大石峽水利樞紐工程正在加緊建設。電站最大壩高247米,是目前世界最高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壩。項目創新應用大壩填筑施工智能精細化管理系統,可以隨時掌握大壩碾壓實時路徑、碾壓次數等各種數據。
大壩建成后如何保證大壩安全穩定運行,這是世界各國水利水電專家都在關注的難題。白鶴灘水電站是世界第二大水電工程,它的大壩高289米。建設過程中,工程人員在大壩體內埋設了10萬多只傳感器,就像大壩的“神經末梢”,可以隨時感知大壩的應力、溫度等全部狀態。
目前,我國5.1萬座小型水庫完成監測設施改造,系統構建“天空地水工”一體化感知體系。此外,我國已全面開展12個智能大壩建設試點,帶動中國智能大壩建設整體推進。
我國大壩裝機規模已居世界第一
此外,記者從國際大壩委員會第28屆大會上了解到,我國水庫大壩數量及裝機規模已居世界第一,在應對氣候風險中形成了系統性解決方案,為全球提供了可借鑒的路徑。
截至2024年底,中國已建成大壩9.4萬多座,數量及裝機規模居世界第一,水電裝機4.36億千瓦,年發電1.42萬億千瓦時,占可再生能源發電量57%。專家表示,我國現有大中型水電站600余座,主要分布在雅礱江、大渡河、金沙江等大型流域。雅礱江兩河口、錦屏、二灘三大水庫調節庫容達148億立方米,以基地梯級水電和抽水蓄能調節能力為核心,可最大程度帶動流域風光新能源規模化集約化開發。外國專家稱,中國不僅在水電安裝率方面領先世界,更重要的是在水泵蓄能方面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目前,全國水庫總庫容近1萬億立方米,防洪庫容超1856億立方米,水庫年供水量2700億立方米,7300多處大中型灌區灌溉5.32億畝農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