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消息稱,中方在博覽會上亮出了JY-27V反隱形雷達,官方直接放話能抓美國F-22和F-35。這玩意兒是車載的,號稱幾分鐘就能展開行動,用VHF波段專治隱形戰機——說白了,就是拿“長波雷達”這招破美國幾十年砸錢堆出來的隱身神話。
但這事真有這么簡單?背后可能是中美軍事博弈的一盤大棋。
先看技術邏輯。隱形戰機靠的是特殊外形+吸波涂層,但對VHF波段(波長1-10米)這種“大網”反而容易漏餡——就像用漁網撈小魚,網眼太大反而兜不住。中國這雷達加上AESA天線(電子掃描,比老式機械掃描快得多)和智能算法,理論上能摸到隱形飛機的翅膀尾巴。
但問題來了:VHF雷達分辨率低,就算發現目標,能不能精準引導導彈打中高速機動的F-35?
此前曾提到,以色列2019年就用F-35炸過敘利亞的同款雷達,說明單靠雷達就是活靶子。
但中國真正的殺招是體系化作戰。JY-27V不是單打獨斗,它要跟YLC-8E這些雷達組網,再配上HQ-9B導彈,形成“發現-跟蹤-打擊”鏈條。這就是中國A2/AD(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的核心:用低成本雷達+導彈逼美軍燒錢改戰術。
比如F-35可能得掛電子戰吊艙、飛更低、用遠程導彈,但代價是載彈量減少、航程縮水——這買賣劃算嗎?美國4280億美元砸的F-35項目,要是被中國幾百萬美元的雷達逼得改設計,誰更肉疼?
再看美國的反制。五角大樓早留了后手:EA-18G“咆哮者”電子戰機專撕雷達網,NGAD六代機搞全向隱身,甚至可能用AI算法實時干擾。但中國也在升級,比如給J-20裝紅外探測,用熱信號補雷達盲區。
這場博弈就像貓鼠游戲——你改涂層,我改雷達;你上電子戰,我上反干擾。最慘的是日本澳大利亞這些跟風買F-35的,萬一中國雷達真能破防,他們幾百億美金買的“隱身神話”豈不成廢鐵?
不過,先別急著下結論。
中國雷達性能還沒經實戰驗證,而美軍有幾十年電子戰經驗。俄羅斯的Nebo-U雷達也吹能反隱形,實際精度感人。這次JY-27V的AESA技術算升級,但VHF天生缺陷(比如容易被地形遮擋)還是硬傷。說到底,現代空戰是體系對抗,不是單一武器定勝負。
最值得玩味的是戰略影響。中國在南海島礁上鋪雷達+導彈,就是要讓美軍航母不敢靠近臺海。如果JY-27V出口巴基斯坦,印度空軍就得頭疼;要是伊朗拿到,以色列的F-35突襲敘利亞模式可能失靈。但美國也不是吃素的——AGM-88反輻射導彈專拆雷達,B-21轟炸機連紅外信號都弱化。這場較量拼的不只是技術,更是整個軍工產業鏈的迭代速度
隱形和反隱形的博弈,本質是大國競爭的縮影。中國用JY-27V告訴世界:隱身技術不是“金鐘罩”,但想靠一款雷達顛覆美軍優勢也是做夢。真正的贏家,得是那個能更快把實驗室技術變成戰場能力,還能讓對手跟著自己節奏燒錢的國家。
至于F-35會不會過時?看看美國NGAD和中國的“暗劍”無人機就知道了——下一輪競賽,早就開始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