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窺天下】
原標題:羅馬尼亞大選折射歐洲反極右斗爭加劇
董一凡
閱讀提示
近日,羅馬尼亞總統選舉落下帷幕,建制派支持的獨立候選人達恩擊敗極右翼政黨領袖西米翁勝出。此次選舉折射出歐洲主流政黨對極右翼崛起的反擊愈發猛烈。盡管極右力量崛起勢頭受挫,但是未來仍將在政治版圖中占據重要位置,歐洲政治碎片化趨勢或將持續。
5月18日,羅馬尼亞總統選舉舉行了第二輪投票,最終建制派政黨支持的獨立候選人、布加勒斯特市長尼庫紹爾·達恩以54%的得票率,擊敗首輪投票領先的羅馬尼亞人團結聯盟黨主席喬治·西米翁,令羅馬尼亞國內親歐派以及歐盟都大大松了一口氣。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法國總統馬克龍等歐洲政要紛紛高呼選舉結果是“羅馬尼亞民主及歐洲一體化的勝利”。此次選舉的投票率達到近65%,為25年來最高水平,顯示了羅民眾的高度關注以及選舉雙方選戰動員之激烈。
極右翼選舉風波
近年來,羅馬尼亞如歐洲其他國家一樣出現極右翼政黨崛起趨勢,例如在2024年歐洲議會選舉中,羅馬尼亞人團結聯盟、SOS羅馬尼亞黨分別獲得14.93%和5.03%的選票,羅馬尼亞人團結聯盟亦在2024年12月的議會選舉中一躍成為第二大黨。因諸多爭議性言論被貼上極右翼標簽的獨立政治人物克林·杰奧爾杰斯庫則利用社交媒體一躍走紅,成為羅總統熱門候選人。
實際上,羅馬尼亞已在2024年11月舉行了一場總統選舉,但在杰奧爾杰斯庫以22.95%的得票率在首輪投票取得領先后,羅馬尼亞憲法法院以杰奧爾杰斯庫“涉嫌謊報競選資金信息”為由,宣布首輪選舉結果無效。
2025年2月,杰奧爾杰斯庫又因涉嫌傳播虛假信息、宣傳戰爭等受到刑事調查,并于3月被禁止參選總統。因此,羅馬尼亞人團結聯盟不得不臨陣換帥,由其黨主席西米翁出馬競選,而杰奧爾杰斯庫也動員其支持者轉向支持西米翁。
建制派圍剿
可以說,西米翁此次敗選是羅馬尼亞建制派對極右政黨持續圍剿以及羅馬尼亞公眾間民族主義情緒上升的結果。
面對極右政黨崛起的挑戰,羅馬尼亞建制派及整個歐洲都如臨大敵,擔心杰奧爾杰斯庫當選會逆轉羅馬尼亞在對歐政策及烏克蘭危機等方面的政策方向。
2025年3月9日,羅馬尼亞中央選舉委員會否決杰奧爾杰斯庫參加5月總統選舉的資格。一些媒體同時持續制造“杰奧爾杰斯庫涉嫌違規”等言論,并試圖在烏克蘭危機持續動蕩的背景下給羅馬尼亞人團結聯盟及其政治人物貼上“極端”等標簽。
而從西米翁本人來說,他大肆宣揚極端保守的政治理念,甚至大肆宣揚其與“美國優先”意識形態完全一致,并在特朗普重回白宮后與美國右翼交往甚密,還力邀馬斯克來羅相互站臺。
隨著歐洲建制派與美國右翼力量價值觀分歧加劇,特別是2月德國慕尼黑安全會議期間,美國副總統萬斯公然借羅總統選舉事情攻擊歐洲“不尊重民主”,歐洲維護自身價值及政治秩序的反應被大幅激發,而與美右翼來往則成了西米翁的“減分項”,其宣揚的愛國主義、民族主義主張吸引力大降。
極右力量仍未退場
事實上,羅馬尼亞此次選舉已經折射出歐洲政治環境的一個重大變化,即主流政黨面對極右翼崛起的反擊已經愈發猛烈,并更多采取司法調查及輿論渲染手段,如法國司法部通過“挪用資金案”為國民聯盟主席勒龐參加下一次法國總統大選設置了障礙,而德國聯邦憲法保衛局則一度將德國選擇黨定義為“極端組織”,使其在公眾印象中進一步與納粹靠攏。結合5月同期舉行的波蘭總統選舉和葡萄牙議會選舉等結果看,極右力量崛起的勢頭一定程度上遭遇了“天花板”。
然而,歐洲極右力量的發展,本質上仍然是各國民眾對于自身經濟、社會安全等狀況不滿所驅動的,它亦表達了對主流政治力量關切民生、保護民眾利益政策不力的不滿。因此,歐洲極右力量仍將在未來占據政治版圖中的重要位置,并將與主流力量加大對選民的爭奪,加劇歐盟及各國政治格局的碎片化和對抗化趨勢。
對于傳統政黨而言,如若未來難以在政策上對選民訴求給予正面和有力的回應,則僅靠強化對極右政治力量的反擊也不足以提振支持率,使其重回過去中左、中右力量對政局產生影響的局面。
(作者為北京語言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副研究員)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