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五月,渤黃海畔的沁涼海風輕撫著齊魯大地,喚醒了這片熱土上蓬勃發展的綠色生機。
在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一周年之際,這片承載著厚重歷史與光榮使命的土地,正以“走在前、挑大梁”的奮進姿態,書寫著新時代的“綠色答卷”。
2024年5月22日至24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山東考察,明確山東工作的總定位、新要求,賦予山東“走在前、挑大梁”的光榮使命,為山東發展擘畫藍圖。
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過程中,曾明確要求要“加快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過去一年,山東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壓減落后產能,同時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在破與立之間,尋找平衡點。
全面發力綠色轉型。過去一年,山東大力發展核能、風能、光能等零碳能源。2024年,山東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1.15億千瓦,占比歷史性超過煤電;能耗強度、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提前完成“十四五”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PM2.5濃度改善5.18%,優良天數增加22天,國控地表水優良率優于國家目標,近岸海域水體優良率全國前三;近日,隴東—山東±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竣工,山東每年將新增外電360億千瓦時以上,其中綠電占比超50%。
作為傳統能源強省,在向綠色發展轉型的過程中,必然會面臨短期調整壓力,這就要求要保持清醒認識,以戰略定力推動產業革新,用壯士斷腕的決心擁抱綠色未來。
在這方面,山東展現了示范擔當:創新修訂全國首個省級“兩高”項目碳替代辦法,構建起“省級統籌——市級試點——園區探索——企業攻堅——項目管控”五級聯動機制;領跑全國出臺美麗省域建設方案,建成國家級生態示范區32個(居全國第五)、“兩山”實踐基地11個(列全國第二),用實績詮釋了高質量發展與生態保護的辯證統一。
兼顧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要求發展經濟不能對資源和生態環境“竭澤而漁”,生態環境保護也不是舍棄經濟發展而“緣木求魚”。近年來,山東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省域生物多樣性得到長足提升,重點湖泊南四湖由于二十年來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引來棲息的鳥類品種和數量不斷增加……
黃河口生態旅游區通過國風露營等特色項目吸引年輕群體,“趕海拾貝”體驗成為文旅新名片;同步推動產業綠色轉型,通過培育新興產業、重塑能源結構,使鹽堿地蛻變為“光伏+養殖”的生態經濟示范區,形成“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閉環體系,實現生態價值與經濟價值的雙重躍升。
一年前的春風化雨,如今已在齊魯大地結出累累碩果。當金色的陽光再次灑向黃河入???,我們看到的不只是奔騰的河水,更是一個省份在綠色轉型路上的鏗鏘步履。從政策藍圖到田間地頭,從實驗室到產業園,生態文明的種子在這里破土而出,長成參天大樹。鹽堿灘涂上光伏板與養殖池相映成趣,傳統工業城里新動能與老產業握手言和——山東用實踐證明,守護綠水青山,就是守護金山銀山。面向未來,這片孕育了孔子智慧的土地,正以創新的筆墨續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時代篇章,讓每一縷海風都帶著綠色的訊息,每寸土地都跳動著可持續發展的脈搏。
文/陳一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