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我是學歷史但從不執于歷史的花鹿不花。
明天周末,今天鉚足了勁兒準備好好休息一下。
所以,不打算寫很多。
就說一個突發新聞吧。
5月21日,香港廉政公署開展了一個代號叫“戰鼓”的執法行動。
不知道這次有代號的行動,是不是專門針對某事兒的行動。
但就是通過這次行動查出了李嘉誠名下公司在一個項目中有違法行為。
相關機構也是以此為由逮捕了10個涉案人員。
不管是誰,不管再大的企業,只要違反了法律就應該將之“繩之以法”。
哪怕是富可敵國的李嘉誠。
這一點本來沒什么值得關注的。
但在這個敏感的時間點上,再考慮到李的種種言行和舉止,這件事情就顯得有些微妙了。
也自然很容易讓人產生某種遐想。
大家怎樣遐想我并不清楚,我還是喜歡給大家講一些故事。
很多朋友都知道,在李嘉誠的辦公室里一直懸掛著一副對聯:
發上等愿,結中等緣,享下等福;
擇高處立,尋平處住,向寬處行。
這副對聯 是名將左宗棠在江蘇無錫梅園寫的詩句。
憑心而論,我也很是喜歡。
前兩天是節氣小滿,恰好也就是李嘉誠公司出事兒那天(21日),我還專門手抄了幾遍這副對聯。
我想告誡自己,做人做事兒要胸懷遠大,要志存高遠,但只求中等緣分,過好一個普通人生即可。
也希望自己能在看問題的時候有很高的胸襟和格局,但在為人處世的時候能不矜不伐、不露圭角。
寥寥二十四個字,宛若 一面觀照生命的明鏡。每每心情低落的時候讀一讀,抄一抄,都能讓我心如止水。
【△我自己寫的,見笑了。】
我不知道李嘉誠為什么喜歡這副對聯,但我知道李嘉誠和左宗棠之間還有很深的聯系。
左宗棠是李嘉誠的“先人”。
1881年,70歲的左宗棠收復新疆后回京復命,慈禧賞賜她一位貼身宮女當小妾——時年只有17歲的女孩兒,名叫章怡。
但左宗棠并沒有真的把她當小妾,而是把她當孫女兒一樣看待和培養。
1885年,左宗棠離世,章怡就以孫女身份為左披麻戴孝守靈。
三年孝滿,左家人按照左宗棠留下的遺囑,讓章怡以左宗棠孫女身份風光出嫁。
所嫁之人是國子監的李鵬萬次子,名叫李曉帆。
后來兩人生子育女,其中第三個兒子叫李云經。
再后來,李云經也結婚了,索取女子名叫莊碧琴。
而這個莊碧琴則正是日后大名鼎鼎李嘉誠的生身母親。
所以,根據宗法禮儀李嘉誠也算得上是左宗棠的“后人”。
李嘉誠如此鐘愛左宗棠的二十四字對聯,不知道這其中是不是有這層關系。
但現在考證這些,更覺得這是一種諷刺。
左公是何許人也?!
1876年,64歲的他下令將一口黑漆棺材抬入軍營,在漫天風沙中率七萬湘軍西征新疆。
史書記載:
“舁櫬以行”。
出征前,他留給家人的話只有八個字:
“不破樓蘭,棺不還鄉。”
就是這樣一個老人,經過五年之久的浴血奮戰,保住了中國166萬平方公里國土。
后人在史書中為他鐫刻四個字:
“民族脊梁”。
李嘉誠呢?
在左公“不破不還”入疆149年之后,李以“在商言商”為由,將事關國家利益的港口賣給了美國人。
從這一點看,李是不是愧對先人?
我并不想與大家爭論李的對錯與是非。
在此,只想提醒他一句。
左公還曾經寫過一句:
身無半畝,心憂天下。
也就是說,就算自己很窮,就算自己連半畝田地都沒有,也會心憂天下,為國家安危而徹夜難眠。
這一句話就成了左公一生“義與天下共安危”的寫照。
而左宗棠寫下這句話的時候,年僅二十三歲。
與先人的大義相比,李某人會不會感到慚愧?
就改用諸葛亮的一句話結束今天的聊天吧。
“皓首匹夫,蒼髯老賊!汝即日將歸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見先人左公乎!”
多說無益,歷史自有回聲。
祝大家都能過一個愉快的周末!
我們明天再見~~~
尋平處住,向寬處行
(今日推薦——苦行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