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政壇正經歷著近十年來最劇烈的權力震蕩。2025年5月22日,總統小馬科斯突然要求20多名內閣部長集體辭職,這場被外界稱為"政治休克療法"的決策,不僅暴露了執政集團的深層危機,更成為杜特爾特家族絕地反擊的導火索。
小馬科斯的"內閣清零"絕非臨時起意。數據顯示,其支持率已從就任時的68%暴跌至39%,首都馬尼拉地區的施政滿意度更跌破30%警戒線。這種斷崖式下滑的背后,是三年執政期經濟民生問題的集中爆發:大米價格飆升至70比索/公斤的歷史高位,青年失業率突破18%,而政府承諾的基建項目僅完成規劃量的37%。
中期選舉的慘敗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杜特爾特家族斬獲參議院5個席位,其盟友更在棉蘭老島六省中掌控四省,直接威脅到馬尼拉中央的權威。小馬科斯此時清空80%的部長職位,表面是兌現選舉承諾,實則是將價值230億比索的政府合同重新分配,換取地方豪強支持。這種用經濟資源置換政治生存空間的做法,折射出傳統門閥政治的運作慣性。
面對中央政府的權力洗牌,杜特爾特家族祭出"三線反攻"策略:
- 地方堡壘的鞏固:前總統杜特爾特以82%得票率重奪達沃市長,其子保羅當選副市長,形成"父子共治"格局。棉蘭老島17個國會席位和4省省長職位的掌控,構建起"地方包圍中央"的態勢。
- 中央權力的滲透:副總統莎拉·杜特爾特正謀求以"國家安全顧問"身份重返內閣,此舉可將每年20億美元的軍購預算納入家族勢力范圍。其提出的"現代化軍改"方案直指陸軍指揮權,意圖削弱親馬科斯派系。
- 輿論戰場的操控:通過TikTok平臺發布"禁毒戰爭拯救百萬家庭"的懷舊視頻,單條播放量突破1.2億次,成功將家族支持率從45%拉升到58%。這種新媒體攻勢精準抓住年輕選民對治安惡化的不滿。
內閣重組背后,菲律賓正面臨多重危機交織。大米價格的持續攀升已觸發社會動蕩預警,新內閣若不能在90天內平抑糧價,可能重演2024年印尼的街頭暴動。司法系統的撕裂更甚,海牙國際刑事法院向3名杜特爾特派系軍官發出逮捕令,而馬科斯派系控制的最高法院則啟動"禁毒戰爭"國家賠償程序。
在外交層面,美中菲三角關系出現微妙轉變。美國承諾移交的6艘二手瀕海戰斗艦因國防部長人選未定暫緩交付,而杜特爾特派系掌控的達沃港已秘密啟動中國北斗導航系統地面基站建設。中國在棉蘭老島的香蕉種植園投資從2024年的2.3億美元激增至7.8億美元,這種經濟綁定正在重塑地緣政治格局。
這場權力洗牌的本質,是菲律賓門閥政治固有矛盾的集中爆發。馬科斯家族試圖通過人事權重塑執政聯盟,卻陷入"用利益換忠誠"的惡性循環——司法部長職位報價已達3.5億比索,農業部長的"推薦費"也飆升至1.2億比索。這種權錢交易加劇了民眾對政治腐敗的憤怒,為杜特爾特家族的民粹攻勢提供了彈藥。
杜特爾特派的策略則更具系統性:通過地方自治機構截留中央稅收(棉蘭老島已拖欠馬尼拉200億比索稅款),利用司法管轄權爭議拖延中央政令(達沃地方法院已駁回12項總統令),這種"制度性抵抗"正在動搖中央政府的統治根基。
2025年的菲律賓政壇正站在歷史轉折點。阿基諾家族借機推出的《反政治王朝法》修正案已獲120萬聯署,試圖收割對兩大政治家族失望的年輕選民。而軍方態度的搖擺更添變數——9名現役中將中有6人曾效力杜特爾特,棉蘭老島駐軍更被曝私下向達沃市政府效忠。
從戰略層面看,馬科斯的"內閣清零"實為高風險賭注。若能借機安插技術官僚推動經濟改革,或可挽回部分民心;但若演變成新一輪分贓游戲,必將加速執政聯盟的瓦解。杜特爾特家族則需在激進反撲與戰略忍耐間找到平衡,既要避免觸發軍事政變風險,又要防止阿基諾派系坐收漁利。
這場政治地震的余波已遠超國界。美軍在蘇比克灣的基地擴建因地方抵制停滯,而中國通過"香蕉外交"在棉蘭老島構建的經濟走廊日益穩固。當小馬科斯在總統府簽署第1445號行政令時,或許未曾料到,這場權力游戲最終考驗的,是菲律賓政治精英能否超越家族利益,真正回應民眾對變革的渴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