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擾亂全球經濟還不覺過癮,這回直接在教育領域上演“核爆”了!
5月22日,美國國土安全部的一紙聲明,哈佛大學被暫停招收國際學生資格,現有留學生必須在限期內轉學或離境。
這條消息一經發出,輿論不僅猜測特朗普為何要對哈佛下狠手?這背后究竟有什么隱情?
事件溯源
特朗普政府與哈佛大學的矛盾由來已久,自2025年1月上任以來,特朗普團隊以“根除校園反猶主義”為旗號,要求多所頂尖高校調整政策,包括廢除多元化招生(DEI)項目、改革管理結構等,否則將面臨資金削減。
哈佛大學作為常春藤盟校的代表,率先成為政府施壓的目標,2025年3月,打擊反猶主義聯合工作組宣布審查哈佛及其附屬機構的約90億美元聯邦資金。
4月11日,政府官員致信哈佛,要求進行“有意義的治理改革與重組”,包括削弱學生和教職員工的權力、停止基于種族的優待政策等。
4月14日,哈佛拒絕妥協,特朗普政府隨即凍結其22億美元多年期撥款及6000萬美元合同款項。
哈佛于4月21日提起訴訟,指控政府試圖通過財政脅迫操控學術決策,違反憲法第一修正案保障的學術自由。
5月22日,國土安全部宣布撤銷哈佛的SEVP認證,禁止其招收國際學生,現有留學生必須轉學。
這一舉措被哈佛稱為“報復性行動”,可能對學術研究和國家利益造成嚴重損害,而特朗普政府對哈佛的打壓,本質上是政治權力對學術自由的干預,其背后隱藏著多重動機。
哈佛大學作為美國高等教育的標桿,長期被視為自由派的堡壘,特朗普團隊試圖通過打擊哈佛,震懾其他高校,迫使其服從政府的意識形態議程。
在巴以沖突背景下,特朗普政府將校園抗議活動標簽化為“反猶主義”,試圖通過制造外部敵人轉移公眾對經濟困境、社會分裂等國內問題的注意力。
此舉既能迎合保守派選民的排外情緒,又能鞏固其政治基本盤,所以,特朗普政府對哈佛多元化招生政策的攻擊,也是對美國高等教育核心價值的挑戰。
哈佛多元化招生政策旨在促進種族和社會經濟多樣性,而政府要求廢除這些政策,反映出其對精英教育體系的敵視,以及試圖重塑教育資源分配的意圖。
哈佛大學國際學生占比達27%,來自140多個國家,可以說他們是支撐著大量科研項目的關鍵力量。
政府暫停國際學生招生,可能導致哈佛實驗室“人去樓空”,削弱美國在科技、醫學等領域的全球競爭力。
除此之外,特朗普政府的決定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對美國高等教育和社會結構造成深遠影響。
連鎖反應
哈佛的訴訟標志著美國高等教育界與政府之間的斗爭升級,若政府通過資金凍結和行政命令干預學術決策的行為被合法化,將徹底打破聯邦撥款的“政治中立”傳統,迫使高校在學術自由與資金支持之間做出抉擇。
這一趨勢可能導致高校“脫聯邦化”,即減少對政府資金的依賴,以換取更大的自主權,但這將削弱美國在關鍵科研領域的投入。
而且,特朗普政府對國際學生的打壓,傳遞出“美國不歡迎”的負面信號,自2025年3月以來,已有1500多名國際學生被吊銷簽證或終止合法身份,當時就引發全球人才對赴美留學的擔憂。
高等教育是美國軟實力的核心組成部分,若國際學生大量流失,美國將失去吸引全球頂尖人才的優勢,長期損害其在科技、文化等領域的影響力。
如今,哈佛大學已誓言通過法律途徑捍衛自身權利,其訴訟主張政府行為違反憲法第一修正案,侵犯學術自由和言論自由。
若法院裁定政府行為違憲,不僅將恢復哈佛的研究資助,還將為其他高校提供法律依據,制止未來的行政干預。
反之,若政府勝訴,將為聯邦權力干預學術開創危險先例。
結語
特朗普政府對哈佛大學的打壓,不僅是一所大學的危機,更是對美國高等教育體系獨立性的嚴峻考驗。
而特朗普政府的行為不僅傷害了哈佛,更可能成為動搖美國國本的轉折點,在這場“制度派”與“強人政治”的較量中,美國高等教育的命運正懸于一線。
信息來源
原文記載于千龍網2025-5-23關于《禁招國際學生 特朗普政府對哈佛大學下狠手》
原文記載于每日經濟新聞2025-5-23關于《哈佛大學遭特朗普政府“封殺”震動教育界!美其他高校或面臨類似處境!哈佛聲明:學校正在迅速行動??》
原文記載于廣州日報2025-5-23發布關于《哈佛大學遭“封殺”禁招國際學生!特朗普政府為何下狠手?一文讀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