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空紙
編輯 | 空紙
前言
2025年5月,第78屆世界衛生大會于日內瓦圓滿落幕,會上,全球124個成員國一致通過了首份《大流行協定》。
這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協定旨在加強全球大流行病防控合作,推動公共衛生治理體系的完善與提升。
這項決議的通過,彰顯了國際社會在新冠疫情爆發后對多邊合作與科學治理的高度重視和堅定承諾。
在這一關鍵節點,美國衛生部長小羅伯特·肯尼迪于大會發言時,再次炒作“新冠病毒可能源自武漢實驗室泄漏”這一毫無根據的不實言論。
美國的這一舉措引發諸多關注與質疑:該國既已宣布退出世衛組織,卻還妄圖左右全球公共衛生合作,其背后究竟有何真實意圖?
中方秉持公開透明的態度,那么美國又會怎樣回應國際社會針對其生物安全的質疑呢?
全球合作框架
《大流行協定》在世衛組織大會上以124票贊成、零反對的壓倒性結果獲得通過。
這一表決結果不僅彰顯了全球多數國家在后疫情時代加強公共衛生治理、攜手應對未來大流行病威脅的強烈共識,也標志著全球公共衛生體系在經歷新冠沖擊后的重要制度性進展。
正如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所強調的那樣,此舉不僅是一項技術性成果,更是全球多邊合作和公共衛生責任感的一次集中體現。
然而,在全球衛生合作邁出關鍵一步之際,美國卻在大會現場扮演了令人錯愕的“攪局者”角色。
美國衛生部長卻在本次大會期間罔顧科學共識,繼續在發言中炒作未經證實的病毒“實驗室泄漏論”,刻意將本應團結抗疫的國際場合轉化為政治角力的舞臺。
這種做法不僅引發多國代表不滿,也嚴重削弱了大會原本聚焦合作與未來機制建設的主基調。
更令人質疑的是,美國一邊高呼“全球應加強透明度”,一邊卻對其國內疫情初期爆發的具體情況諱莫如深,至今未就“零號病例”問題給出權威解釋。
同時,美國在全球多地設有生物實驗室,其研究活動范圍和監管機制卻長期處于“黑箱”狀態,外界難以全面獲知其真實運作與潛在風險。
這種明顯的雙重標準,不僅暴露出其在全球治理體系中追逐私利、操弄議題的本質,也削弱了其在公共衛生話語體系中的道義立場。
國際社會普遍認為,面對傳染病全球化傳播的新趨勢,任何試圖將公共衛生政治化的行為,最終只會削弱全球應對能力,延誤危機處置時機。
唯有真正本著合作精神、建立信任機制,各國才能在未來可能出現的新一輪大流行中,更加高效地協調資源、共享數據、集體應對。
在這一背景下,《大流行協定》的通過,無疑是一種有力的回應,也是一種對破壞性政治操作的制度性糾偏。
中方立場鮮明
中國代表團在大會上的回應態度堅決明確,表明中方在病毒溯源問題上始終堅持科學精神和負責任態度。
中方重申,病毒溯源是全球公共衛生領域的科學問題,必須以事實為依據、以證據為支撐、以科學為準繩。
為推動全球合作與透明溯源,中國曾多次邀請世界衛生組織專家赴華開展聯合調查,提供了詳盡的數據支持和現場訪問便利。
相關研究報告確鑿表明,“武漢實驗室泄漏”的可能性極小,此結論基于嚴謹的科學探究得出,在國際上業已獲得廣泛認可。
中方強調,真正的國際合作應建立在互信與對等基礎上,而不是搞“有罪推定”,更不能將疫情溯源工具化、政治化,甚至作為攻擊他國的手段。
中方明確表態,堅決抵制任何企圖借“溯源問題”之名,行抹黑中國、干擾全球抗疫合作之事的行徑。
與此同時,中方嚴肅指出,美國作為疫情早期的重災區,不僅在疫情初期遲遲未采取有效應對措施,也未能及時向國際社會共享關鍵流行病學數據。
尤其是其境內多個高等級生物實驗室,如德特里克堡,至今仍未接受任何世衛組織專家的實地調查和國際審查。
該實驗室歷史上曾多次因安全隱患被臨時關閉,并涉及多項不明來源傳染病事件,其運作情況理應納入病毒溯源范圍。
中方呼吁美國秉持應有的透明和開放態度,積極配合國際組織的調查與核查工作。
正如中方代表所言:“如果美方真正關心真相,就應率先開放德堡實驗室等相關設施,讓國際專家開展獨立、全面的科學調查。”
這不僅是對全球科學界的交代,更是一個負責任大國應有的表現。中方愿與各國繼續加強合作,推動病毒溯源回歸科學正軌,切實維護全球公共衛生安全與公平秩序。
疫情防控非政治工具
新冠疫情的爆發且持續蔓延,使全球公共衛生體系和各國經濟發展遭受前所未有的沖擊。
數百萬人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脅,國際貿易和人員流動一度停滯,全球供應鏈遭受嚴重破壞,世界經濟陷入深度衰退。
在這一重大公共衛生危機面前,唯有各國本著科學、理性和團結合作的精神,共同應對挑戰,方能最大限度地減少疫情造成的生命和經濟損失。
然而,在本應加強合作、共克時艱的關鍵時刻,美國等少數國家卻將疫情問題政治化、工具化。
不僅未能展現應有的大國責任,反而借疫情抹黑他國、推卸責任,嚴重干擾了全球防疫合作的步伐。
美方一些政客散播“病毒溯源政治化”、“實驗室泄露論”等謠言,不僅誤導公眾視聽,更破壞了國際社會在抗疫問題上的共識與信任。
對此,中方始終堅持一個原則明確:新冠病毒是全人類的共同敵人,防控疫情應立足科學、尊重事實,而不應淪為地緣政治角力的工具。
中國率先控制住疫情并恢復經濟社會秩序后,積極推動國際抗疫合作,向全球多個國家提供疫苗、醫療物資及技術支持,參與全球新冠疫苗實施計劃(COVAX)。
并與多國分享防控經驗,體現出負責任大國的擔當。
與此同時,中國政府始終秉持開放、透明、負責任的態度,積極與國際組織攜手推進溯源研究工作。
推動疫后全球衛生治理體系的改革與完善,著力構建更為公正、合理、包容的全球公共衛生治理新秩序。
中方堅信,在疫情防控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任何國家都無法獨善其身,唯有堅持團結協作、科學防控,才能真正構筑起全球公共衛生安全的堅實防線。
結語
本屆世界衛生大會成功舉行,《大流行協定》得以順利通過,這二者象征著全球公共衛生治理步入新階段。
面對挑戰與不確定性,唯有各國堅持科學精神與合作原則,才能有效預防和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疫情風險。
美國應摒棄偏見和政治化操作,積極履行國際責任,與各方一道推動世衛組織發揮應有作用。
中國于國際舞臺之上,將不斷倡導合作共贏理念,積極推動構建更為公正合理的全球公共衛生治理體系。
全球公共衛生的未來,需要所有國家共同努力。
您如何看待美國此次大會上的言論及中方的回應,歡迎在評論區分享您的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